马丁·舍勒的名人肖像让人迷惑,在零距离认出某个大众人物的脸之后,在下一分钟,突然觉得这是他们吗?明明泯然众生矣。
没有人像马丁一样,只是拍摄对方一张脸,不带表情,不带妆容,同一个角度,同样灯光效果,然后不修片,不美化,诚如你所见。这一系列特写的正面肖像是马丁·舍勒的代表作。二十年来他拍摄了共计1000位左右的名人,与想象的不同,很多人是他在杂志委托作品的间隙偷偷用长焦捕捉的。
马丁·舍勒的参考对象是自己的德国前辈们:奥古斯特·桑德和贝歇夫妇。奥古斯特·桑德是德国的人像摄影大师,他的《时代的肖像》《20世纪的人们》被誉为拍出了德国人的灵魂,马丁认为应该如同桑德一样,平等地面对从名流到流浪汉等不同阶层,将他们都视为拍摄主题对象。
贝歇夫妇开创了针对工业时代的摄影类型,他们的《无名雕塑》拍摄了英国、德国、比利时和荷兰的旧工业建筑,全书分为“石灰窑”“冷却塔”“鼓风炉”“提升塔”“水塔”“储气罐”和“地窖”等章节,这些作品完全剔除了主观的存在,用客观纪实的手法,不加任何特殊光线效果,冷静地记录这批工业时代最早被淘汰的建筑,并将它们并类呈现。
马丁·舍勒坦言最早接触贝歇夫妇的作品觉得非常不可思议,这些水塔有什么好拍的?但是慢慢他改变了态度,而且开始学习通过无表情的技术方法,记录同一系列主题,并且放大并置陈列。他先开始拍摄自己的朋友,正是用这种近距离特写的方法,人物甚至不能带表情,像拍水塔一样拍朋友。距离过近,细节显露,那些面部的溃败,皮肤的松垮痕迹,眼神的松懈迷离,脸部的微微变形,通通逃不掉。他们被放得越大,我们越有疑问:他们本质上是否相同,他们不同的形象和个性是否是导演维持的结果?
在马丁所有的作品中,有一幅作品特别吸引我的注意,这也是一张名人肖像摄影,主角是艺术家杰夫·昆斯,他因为自己的浮夸和淫秽作品而被质疑和诟病,但这丝毫不能影响他在当代艺术史上的显著地位。在这张照片里,与那些无表情的特写不同,他施了粉脂,脸部全白,并且带上了花冠,这是在拍摄时马丁突然有的想法。这幅作品坦率地告诉我们,那就是当你进入镜头之时所带有的表演性质,正因如此,在拍摄者和被拍摄者的角力中,更能看到彼此的真诚。
(《北京青年报》11.1 剀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