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9年08月22日 星期四

    为什么规则会被一次次无视

    《 文摘报 》( 2019年08月22日   06 版)

        最近,有这样一则新闻,引发大家广泛关注:一女子看病时,将自己的车违规停放在医院的应急通道,随后赶到的交警对该女士进行现场处罚。

     

        现实中,像这样无视规则、遗忘规则的现象还有不少,如“坐飞机时,往飞机发动机扔硬币祈福”“母亲‘堵机舱门’等逛街女儿”“家长带孩子坐飞机逃票”……

     

        接二连三的现象背后,折射出的是部分人对规则的漠视。不守规则是个老话题,但这些问题所产生的后果,却无法轻易回避。

     

        规则意识欠缺有哪些具体表现

     

        此前,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开展了关于“当前公众规则意识”的大型调查。

     

        调查发现,我国公众对规则的认识和实践上呈现“一高一低”现象,表现出一定的态度与行为相分离的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一定数量的受访者对于规则的遵循呈现无视心态,尤其是当遵守规则涉及到个人的切身利益的时候,有超一半的公众还是会在眼前利益和遵守规则之间选择破坏规则。

     

        不守规则现象因何产生

     

        上述无论哪一种类型的人或现象,都是良好规则的破坏者。这些破坏规则的不良现象长久存在,并有肆无忌惮之势,其原因又是什么呢?

     

        一是人们不断膨胀的物质欲望。在我们大举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迈进的同时,我们的道德建设和法治建设并没有跟上前进的步伐,以至于人们在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的同时,逐渐遗忘了对能够体现社会规则的灵魂、道德、良知等应持有的敬畏之心。

     

        二是相关制度不健全,奖惩措施不到位。规则在一定程度上是利益的平衡器,它意味着社会鼓励人们运用正当手段来实现正当的个人目的。一个社会的规则,制约着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各种类型的角色扮演者的“公正性期待”。

     

        公正性期待,意味着遵循规则的人受到奖励,也意味着违反规则、破坏规则的人受到惩罚。然而现实中,许多规则的破坏者却成了利益的获得者。

     

        三是缺乏让人遵循规则的有效途径。有的时候表现为社会规则缺乏有效的配套制度建构,例如要人们遵守信用规则,那就要有配套的失信惩戒制度。

     

        有的时候表现为那些和人们社会生活紧密相关的规则虽然已经被制定出来,但是个体却可能缺乏相应的遵循规则的有效途径。

     

        例如,垃圾分类处理被倡导多年,但是不少人反映即使自己在家里作了分类,垃圾处理机构最终还是将其混同处理。这往往让人们在生活中将规则视为无足轻重的存在。

     

        规则的制定和实施需要遵循哪些原则

     

        首先,应该遵循感性原则。所谓感性,就是可以感知的或者经验的,是和老百姓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是可以执行或操作的,是有温度的。

     

        遵循感性原则,要求我们在规则的制定和施行过程中不能仅仅考虑管理者的方便,而应该最大程度地考虑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更多地关注老百姓的切身感受或感性经验。应该遵循“同理共情”的价值理念,将身比身、将心比心。

     

        感性原则,还要求规则的遵循是可为的、可以操作的。一个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上的规则,是不可能长久存在的。比如,交通规则总是通过红绿灯、斑马线以及其它各种交通指示符号来呈现。红绿灯、斑马线等,使得交通规则成为一种感性的存在。

     

        其次,应该遵循理性原则。这意味着规则的制定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分析的结果。在现实生活中,规则往往体现着各种利益之间的博弈和平衡。

     

        因此,规则的制定和实施应该考虑到各方利益,应该确保利益相关方的广泛参与、民主协商。规则制定过程中的民主协商,既保证了程序上的正当性,也强化了规则的合法性。

     

        最后,还应该遵循灵性原则。一般来说,规则是利益的均衡器,但是仅仅停留在利益层面上的规则,也是不可能长久存在的。

     

        灵性原则,意味着一切戕害生命、降低生命质量的行为或现象,都应该被摒弃。例如,当人们认识到交通规则并不意味着要失去自由而是要守护生命时,一般就会欣然接受和遵守。

     

        由此,规则的遵循不再是迫于外在的压力,而是自己对生命意志的遵循,是自律而并非完全他律。当真正化为个体内在的道德律令时,规则就体现出其呵护生命的灵性意义,成为人们生存与发展的必要保障。

     

        (人民论坛网 8.20)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