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50年代中期,南京一所学院举办文科科研讨论会,有篇探讨最早见于《玉台新咏》的《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的文章,作者上台报告,通过对该篇几个语词的考辨,认定作品时代不能早于“六朝”。胡小石先生在座。胡先生年老耳背,话没听清,经身边助手相告,立即缓缓站了起来,斩钉截铁两个字:“不对!”当场朗朗背诵了几篇西汉碑文片段,文章所考几个语词赫然在焉。啥话没说,就坐了回去。夏承焘先生说治学,也嘱学生慎写文章,“说有容易说无难”。
◎王力先生写文稿和讲义常用毛笔小楷,很少涂改。客人来了就到客厅接待,客人一走立刻坐回到书桌前继续写,思维竟没有中断。
◎阴法鲁在西南联大以《词与唐宋大曲的关系》做研究生毕业论文题目,毕业后即任西南联大文学院中国文学系唯一的“研究助教”,而不是单纯的“助教”。据说是阴法鲁懂的这门学问,别人不会,系里也不安排这样的课,给谁当助教也不行,于是只好自行研究了。
(《光明日报》8.16 周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