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9年07月02日 星期二

    我们爱戴的老校长

    《 文摘报 》( 2019年07月02日   05 版)
    袁宝华

        2019年5月9日,我国著名经济学家、经济管理专家、教育家,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原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原国家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袁宝华同志,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103岁。袁宝华老校长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他无愧为一代又一代人大师生心中“我们爱戴的老校长”。

     

        信仰坚定 矢志不渝

     

        1985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让袁宝华兼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时,他已年近七旬,却斗志不减,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党的教育事业中。他在《七十自勉》中写道:“人生不满百,已得十之七。革命半世纪,未曾解征衣。思想勿离退,始终须如一。不信步履老,前程似朝曦。”

     

        自20世纪50年代起,中国人民大学就在国内最早设立了各种层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诸多学科、专业、教材大都肇始于中国人民大学。但在“文革”期间,中国人民大学办学遭到严重破坏,各学科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的状态。对此,袁宝华老校长指出,中国人民大学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对学生进行系统教育和培养。

     

        今天的中国人民大学,正积极探讨和回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实践方面贡献着智慧和力量。

     

        成大业者 首在立人

     

        袁宝华老校长深知,培养能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建设人才,既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又是办学治校的根本目标。他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要求中国人民大学把德育放在首位。

     

        “我们在战火中锻炼成长,培养了好的传统和作风,培养了一种精神,就是为革命事业贡献一切的献身精神”,袁宝华老校长结合自身早年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的经历,叮嘱青年学生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发扬奉献精神,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建功立业”。他说:“解决人生价值问题,这是青年学生立身之本。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

     

        在袁宝华老校长的坚持和努力下,1990年,中国人民大学设立了思想政治教育硕士专业。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已成为中国人民大学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支柱和精神底色。

     

        高瞻远瞩 目光远大

     

        袁宝华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期间,正是我国经济社会发生剧烈变革的重要时期。面对改革开放的新形势,袁宝华老校长把学科建设放在学校发展规划的重要位置。

     

        袁宝华老校长强调,要加强基础学科,发展应用学科,设立一些跨学科的研究机构,在组织上保证和促进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建设。他特别强调要注意经济信息管理系的发展,在他的关注下,现在的信息学院在当时得到很快发展。他亲自过问环境经济、新闻传播等交叉学科的建设,并要求财经各系都建立计算机实验室,用计算机的方法来研究经济关系当中的数量关系。这些强调基础学科、发展应用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学科建设思想,及时回应了改革开放的需要,在当时的学科建设方面发挥了引领作用。

     

        求真务实 实事求是

     

        袁宝华老校长提出,“要把人民大学办好”必须“紧紧依靠全体师生员工”。在他的领导下,1985年,学校建立了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成立了校务委员会。

     

        袁宝华老校长亲自主持制定《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进一步搞好民主办学的若干措施》,提出从13个方面疏通民主渠道,落实民主办学的具体办法。在强调民主办学的同时,袁宝华老校长也强调从严治校,他认为这两个方面不是对立的:“如果我们把人民大学管理得松松垮垮、死气沉沉的,对某些确实存在的消极的、不健康的甚至是腐败的现象听之任之,不旗帜鲜明地进行批评甚至斗争,就会使我们学校受到损害,这也就从根本上违背了绝大多数师生员工的愿望和意志。”

     

        1987年50周年校庆时,袁宝华老校长曾将中国人民大学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概括为:“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勇于开拓,民主团结,艰苦奋斗”。在任期间,他正是以这种精神团结全校师生,使中国人民大学开创了各项工作的新局面,成为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

     

        (《光明日报》6.24 靳诺 刘伟)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