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9年03月12日 星期二

    杨贵可贵

    《 文摘报 》( 2019年03月12日   05 版)
    杨 贵

        杨贵老人走了,半个世纪前带领林县人民在巍巍太行崇山峻岭中建成“人工天河”的老人走了。古有都江堰,今有红旗渠;古有李冰,今有杨贵。讲红旗渠、讲红旗渠精神,不能不讲杨贵。那么,杨贵身上到底有哪些难能可贵的地方呢?

     

        杨贵的可贵之处一:“为了人民修渠,依靠人民修渠”的人民情怀。

     

        新中国成立前,林县吃水贵如油,十年九不收,历史上禾枯苗焦、十室九空、人相食的记载触目惊心。缺水,是长期困扰林县人民生产生活的症结所在。杨贵带领县委一班人走村串户,先后在500多个村庄蹲过点,在1000多户农家吃住过。他既实地考察各村镇缺水的状况,又注意总结群众因地制宜创造的治水经验,进而大胆提出了“劈开太行山、引漳入林”的方案。就这样,1960年的元宵节,杨贵率领浩浩荡荡的修渠大军开进了莽莽太行。

     

        前后十年,杨贵与修渠群众同甘共苦。3万多名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基干民兵冲锋陷阵,夫妻并肩,父子同行,老中青三代前赴后继,参加过修渠的林县人达30多万,终于使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在悬崖峭壁上横空出世。

     

        杨贵的可贵之处二:“靠着彻底的唯物主义态度,靠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的坚强党性。

     

        1958年“大跃进”,浮夸风刮得人们东倒西歪,粮食产量虚报严重;杨贵坚持实事求是,顶住重重压力,既不虚报也不瞒报,始终坚持林县小麦亩产114斤。结果,在不少地方因虚夸而被征了过头粮的情况下,林县除了安排好群众口粮外,还留有3000多万斤的储备粮,这是他们在最困难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敢于向穷山恶水开战的重要底气所在。

     

        杨贵的可贵之处三:“无私无畏、敢想敢干、迎难而上”“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担当精神。

     

        修红旗渠是在干前人未曾干过的事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遵循,探索过程中的失误难以避免。工程刚启动时,杨贵提出的是“大战八十天,引来漳河水”的目标。开工不久就暴露出战线太长、物资匮乏、技术力量奇缺、无法统一指挥的问题。一个多月过去了,山上只留下了一个个“鸡窝坑”。

     

        杨贵当机立断召开现场会议,承担责任、检讨错误,集思广益,调整部署:一是树立长远作战、长期奋斗的思想,原本提出的“大干八十天”的口号是不现实的;二是集中精力打歼灭战,由全线铺开改为分段施工。正是这一重大战略调整,有效地保证了红旗渠建设又快又好地推进。    

     

        杨贵的可贵之处四:“行得端、立得正”“群众吃啥我吃啥”的清廉作风。

     

        在红旗渠的资料中,有一类资料所占比重很大,就是账单,各式各样的账单,上到地委县委,下到民工小组,每个账单上都盖满了手章、手印,每个数字都精确到了小数点后两位,所有账单都有整有零、清晰可查,见证了修渠人执纪的严肃、严厉、严密、严谨。杨贵在半个世纪前坚持的预防为主、防微杜渐的做法,既体现了预防强于惩处的功效,又发挥了爱护和保护同志的作用,与今天实行的“纪在法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近亿元的工程,十年的时间,几十万干部群众参与建设,难以计数的巨量物资,其间没有一个干部失职渎职,没有一处挥霍浪费,没有一次请客送礼,没有一例贪污受贿,没有一个人挪用建渠物资,这是何等难能可贵的廉政奇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红旗渠的总设计师杨贵老人走了,他给我们留下的是无尽精神财富。

     

        (《河南日报》2.20 王全书)

     

        (本版图片均为郭红松/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