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9年01月26日 星期六

    变了味的“养老地产”

    《 文摘报 》( 2019年01月26日   01 版)
    太阳城医院大门紧锁

        “我们这儿是六十岁的照顾七十岁的,七十岁的照顾八九十的。”61岁的周老师九年前带着自己的父母,从北京市区迁居位于京北名镇小汤山镇的一处养老社区。

     

        自北京长安街的繁华地段东单一路向北30公里,毗邻北六环,是周老师和她的父母目前居住的北京太阳城国际老年公寓。在这个被视为国内养老地产先行者的庞大社区中,社区医院、银行、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养老配套设施,两三年前相继停业,只留下一座座空屋。

     

        适老的房屋功能和配套设施、购房合同上赫然写明的33项养老服务承诺,这些吸引老人们当年下定决心置房安老的养老功能骤然衰退,让身居其中的千余老人陷入养老困境。

     

        医院停摆

     

        北京太阳城里,业主多是年过花甲的老人。社区医院停摆两年多,已然成为这些老人们的心头重负,记者在采访中遇到的每位老人,几乎都绕不开“看病难”的话题。

     

        “医院关门,取药就很不方便。”68岁的张祖平说,“像我这样会开车的还可以到远处的医院,我有个老领导也住在这个小区,八十多岁了,看病很困难,有时候我开车带他去一下。”

     

        作为北京太阳城的核心养老配套设施之一,医保定点医院太阳城医院,是很多老人最初选择在这一养老社区安家的重要考量因素。一位业主向记者提供了购房合同和物业合同原件,合同明确列举了九大类33项“60岁以上业主可享受的免费特约服务”,其中第六类“医疗服务”具体约定了太阳城医院为社区老人免费体检、上门抢救、健康咨询等内容。几位老人告诉记者,前几年太阳城医院办得挺好,和知名三甲医院合作,有医生天天过来坐诊。

     

        不同于一般社区,北京太阳城的1500多个业主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比高达80%以上。在这里,六十多岁的老人被视为年富力强的“第二代”。59岁的李铭浚向记者逐户描述了他所在的单元里,12家住户的年龄状况——他是最年轻的一个,有五户老人都在八十岁以上。

     

        医院停摆在社区引起巨大震动。没有医院,老人去哪儿看病?多位受访老人称,物业公司每周安排一次班车接送老人去北京王府中西医结合医院,居委会每周两次替部分老人取药,但这远不能满足他们的基本就医需求。

     

        歇业后的太阳城医院债务缠身,陷入十余起与药品和医疗器械供应商的经济纠纷,累计债务金额超过400万元。时至今日,太阳城医院已经“无财产可供执行”,医院重启遥遥无期。

     

        养老功能褪色

     

        从入住之初“养老足不出社区”,到如今事实上形成的“六公里生活圈”,太阳城的养老功能严重褪色,每况愈下。

     

        周老师回忆初来北京太阳城时的情景说,“2013年之前各种服务都不错,我还给别人推荐。没过几年,有老朋友再跟我打听这里的情况,我赶紧让人家别来。”多位久居太阳城的老人反映,从2013年到2016年,银行、超市、老年人活动中心等社区养老设施接连关停。

     

        除了医院歇业,具备储蓄功能的邮局搬离,是老人们最为介怀的,张祖平告诉记者,最大的影响是取钱不方便了,要去三公里外的北七家镇,“老人们习惯使用现金”。

     

        “活动中心、温泉都没了,食堂还在,就是馒头变小了,价格变贵了。”李铭浚说。记者根据合同上写明的33项“60岁以上业主可享受的免费特约服务”逐一对照现况发现,仅老年食堂、班车、摆渡车、超市等个别服务还在运转,但不同程度地存在缩水问题。一位老人告诉记者,班车服务从最初的送至市区,变为现在送至天通苑北地铁站,路程大幅缩短;摆渡车从半个小时一趟变成一个小时一趟。

     

        记者驱车在北京太阳城附近走访发现,由于紧邻多个别墅区,银行、大型超市、餐饮店铺等商业设施基本位于三公里外、六公里内的范围,公交车两到四站地。“现在门口的‘黑车’生意挺好。”周老师说。

     

        物业只赚钱不服务

     

        从应急呼叫系统瘫痪,到电梯频繁维修、一修几十天,物业公司的服务让北京太阳城的老人们越来越心寒。“物业只知道赚钱,根本不关心我们。”

     

        北京太阳城69号楼1单元的铁门上贴着物业公告,上面写着“电梯于2018年12月份频繁出现关人故障,经仔细检查,确定变频器损坏,需使用专项维修基金更换新的变频器。”通知发布日期为“2018年12月27日”。到2019年1月18日记者实地探访时,电梯仍是停运状态。

     

        周老师的父母住在这个单元的五层,身体不太好的周老师每天爬楼去照顾父母。她告诉记者,目前小区69号楼和74号楼的多部电梯都处于停运状态。

     

        北京太阳城的老人们对电梯长时间维修停运已习以为常。采访中,很多老人都提到了2015年底发生的电梯关停事件,17部电梯一夜之间全部关停,并持续了约70天。在那次事件中,物业也是称“变频器故障”,需要提取维修基金更换变频器。有业主联系了电梯厂家,厂家当场检修后就开通了两部电梯,并未更换部件。“从此之后,我们就不太信任物业了。”老人们说。周老师现在最担心的是,电梯停运期间,父母若有个不适,如何抢救。

     

        记者在北京太阳城看到,住宅设计基本实现适老化:首层主要出入口为平坡出入口、走道两侧墙面设置扶手、大进深电梯、楼梯扶手连续、一键紧急求助按钮……

     

        硬件设施的专业化底色,却更加清晰地反衬出小区物业管理缺乏专业化的养老服务:随着几年前社区急救站消失,一键紧急求助按钮早已形同虚设;为了节约成本,小区三处大门封堵了两处,南边的大门成为消防车、救护车等车辆唯一的进出口。

     

        太阳城法定代表人朱凤泊称,作为第一家从事养老地产的民营企业,从业近20年,深感养老事业的不易,所有的建筑设施开发、建设、运营皆由企业一力承担。老年社区的建设、运营与发展,具有前期投入大、投入与回报周期长、平均利润率不高等特点。

     

        (《经济参考报》1.22 张小洁)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