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8年09月11日 星期二

    用脚底板走出来的学问

    《 文摘报 》( 2018年09月11日   05 版)
    张维为 (郭红松 绘)

        作为改革开放的见证者、亲历者、受惠者,学者张维为凭借独特的学术见解和人生经历,向世界各国讲述中国崛起的光荣与梦想,传达他对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国制度的自信与乐观。

        张维为的人生经历丰富而传奇——当过学徒工人,做过高级翻译,后成为学者,走访过100多个国家。扫楼道的大妈、送快递的小伙、开出租的司机,都是他观察世界的切口。他知道如何用大众的语言讲解深奥的政治问题,“我接触过中国的最高层,也接触过中国的最底层,是‘用脚底板走出来的学问’”。

        1977年,“文革”后恢复高考,张维为考取复旦大学外语系,毕业后又攻读两年翻译专业,随后进入外交部担任英文翻译,开始与“最高层”接触。

        1985年8月,张维为第一次给邓小平当翻译。邓小平作为政治家那种罕见的大视野,给张维为留下深刻印象。“尽管已经年过八旬,但是却能敏捷地思考,而且思考的往往是二十年、五十年乃至一百年后的事情,把中国发展的大战略、大步骤都设计好了,这是很了不起的。”张维为回忆道。而邓小平关于中国道路的思考和探索,也成为张维为日后思想的灵感来源。他坦言自己总结的中国模式的八大特点——实践理性、强势政府、稳定优先、民生为大、渐进改革、顺序差异、混合经济、对外开放,就是从邓小平的思想中提炼出来的。

        回忆起上世纪80年代,他说,“那是一个非常激动人心的年代,也可以说是改革开放的黄金年代,每天都充满变革,各种新政策出台。虽然有很多挑战,生活也很艰苦,但对我的人生很重要,也为我以后研究中国问题打下了伏笔”。

        1988年,张维为进入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从事同声传译工作,迎来了人生的第三个角色。在联合国工作期间,他考入瑞士日内瓦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随后在这一大学的亚洲研究中心从事研究工作。

        此后20多年,他把热情和精力都投入到了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的研究,特别是通过横向国际比较研究,向世界客观地介绍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在他看来,自己只是尽到了一个学者的本分,实事求是地讲出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新中国解决了‘挨打’的问题、‘挨饿’的问题,现在需要解决‘挨骂’的问题。”张维为说,“中国崛起的故事很精彩,但是缺乏自信的话语进行讲述。”因此,构建中国话语,讲好中国故事成为他一直以来身体力行、努力奋斗的目标。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不仅造福中国人民,也对世界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张维为曾亲眼目睹了不同国家命运的跌宕起伏,其中让他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苏联与南斯拉夫解体。在他看来,这两个国家解体的步骤基本上是一样的:先是在意识形态上被西方话语“忽悠”,然后经济崩溃、国家解体。发展到今天,中国同样面临着这种威胁。因此,中国的崛起一定要伴随中国话语的崛起。

        “过去30多年,对中国的预测,一种是乐观的,一种是悲观的。但很有意思的是,30多年过去,我们回头一看,乐观的几乎都是对了,悲观的几乎都错了。”2015年,这段名为《中国人,你要自信》演讲视频,火遍网络。视频中,张维为以翔实的数据、鲜活的案例,告诉国人:中国正在崛起,中国人,你要自信。

        近年来,张维为参加论坛、座谈会,为党政干部讲课,为青年人演讲,接受媒体采访,撰写文章等,奔走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以中国人自己的话语,向国内外公众阐释中国模式,解读中国崛起的背后,也自信地宣告了“中国崛起的势不可挡”,帮助无数中国人树立起发自内心的文化自信。

        (求是杂志客户端8.30 陈振凯 张雅凌)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