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8年08月18日 星期六

    年终奖与涨工资

    《 文摘报 》( 2018年08月18日   02 版)

        北风那个吹,年终那个奖。

        其实,那时候年终没有这个奖那个奖,只有年终奖。也只有北风呼呼年来到的时候,年终奖才会跟着到来。社会普遍的记忆是那时候的工资,36元,之后加了5元,个别优秀先进或者八面玲珑的多加了2元;之后又有按百分之四十的职工比例加工资……这些记忆非常强烈,相比之下,年终奖的记忆显然淡漠模糊得多。

        差不多是在秋风乍起,到过年还有好几个月的时候,已经开始盘算起年终奖的用场,如果是老夫老妻的,那是两个人躺在床上的从务虚到务实,如果工作了却还没有恋爱结婚,那是一个人想着是否足以了却一个很世俗又很重要的心愿:比如要买一部自行车了,比如要买手表了。在当年,这也是撑门面的物件。但千万不要以为小青年的年终奖就可以去买120元左右的自行车手表。不可能的。当工资还是三四十元的时候,年终奖基本上是半个月以下的工资。当然更加普遍的年终奖,会落实在皮鞋、羊毛衫、两用衫之类的穿着用品上。这才是苍白年代过年时的最大体面。

        “文革”及其后“文革”时代,高喊兴无灭资的口号,“资”就是资产阶级思想,“奖金”也属于资产阶级范畴。不过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奖金在当年都是“隐姓埋名”的,不叫“奖金”,叫做“辅助工资”。也不知道是谁偷换了概念,让奖金作为一种辅助形式,依附于工资存在;改换一个名称,既消灭了奖金,又最低限度地维持了工人的吃喝拉撒之基本条件。月度奖季度奖直至年终奖,一律叫做辅助工资,当然这只是工资单上的“理念”表示,在所有人的心里,奖金永远是奖金。年终奖是一年到头的盼望,这一种热切心情,一点不会比如今差。既然还是奖金,就会有档次,也真要感谢当年的一个社会分配原则:“按劳分配,多劳多得”,让奖金的档次在“文革”的大锅饭中,保留了小锅菜的味道。所以一个可以拿到高档次奖金的人,除了奖金比人家多,社会身份也高。

        当年,工人阶级的工资单是全方位公开的,那时候的青年工人此生将永远铭记这样一个数字——36元,他们就是拿着举国一致的36元月薪开始谈恋爱、结婚、生孩子。于是在民间,曾经有过“36元万岁”的口号。

        当年加工资甚至需要《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来保护十几年间第一次加工资。1980年2月22日《人民日报》有这么一小段报道:“目前,各地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规定,正在进行职工的调资升级工作。国家劳动总局负责人就此答新华社、人民日报社记者问。这次调整部分工资,规定升级面百分之四十。在这次调资升级工作中,要注意把政治思想工作做好。要有计划地进行形势教育、政策教育、传统教育、风格教育,使大家认识到这次调资升级的意义,正确理解和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比贡献,比干劲,而不要斤斤计较个人得失。党员团员要起模范带头作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

        因为晋级面只有可怜的百分之四十,另外百分之六十只有干瞪眼的份,所以,从加工资的小道消息传播直到加工资结束,为这5元钱,生死搏斗步步升级。单位头头也因此处于一级战备状态。有些人擅长“风攻”——到头头那儿煽煽风,背靠背地揭发别人的错误缺点;有些人好用“水攻”——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泣诉,若加不上工资便会失恋便会离婚;有些人的拿手好戏是“化学战”——提着两瓶敌敌畏或者安眠药去见头头,加不加是你凶,吃不吃是我凶。这就不得不委屈只会干不会喊看到头头冒冷汗的人。对这些人,头头们虽然也常常怜香惜玉,但是最终往往还是情不自禁地把他们作为顾全大局、发扬风格的小卒。

        三四十年过去,当年加工资的盛况现在说起来简直是不可思议,并且有了忆苦思甜的味道。想想,老百姓如今断不会为了加工资而死去活来。

        (《为什么是上海》马尚龙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14年出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