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8年04月07日 星期六

    父亲的忠告

    《 文摘报 》( 2018年04月07日   04 版)

        道光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838年,28岁的曾国藩考中了进士,从此踏入官场,开始了长达十几年的京官生活。

        开始的几年,曾国藩做的是翰林院的庶吉士,也就相当于在国家最高学府进修,是一个很清闲的位置。他虽然事不多,官也不大,工资也不高,但毕竟是京官,所以过了两年,他就把他爹从湖南老家接到了北京,也好让老人家享享福,风光一下。

        可过了没多久,他爹就不肯住了,一定要回湖南老家。曾国藩他爹在回老家之后,给他写了一封信。这封信很有意思,除了跟他拉了拉家常之外,还给了他三个忠告,让他要——节欲、节劳、节饮食。

        据说,曾国藩看了他爹的信之后,当时就脸红了。这“三节”其实就是“三戒”,说明曾国藩身上有些缺点,是连他爹也看不下去的。

        事实上,曾国藩也是一个普通人,身上也曾有很多缺点。正是因为他原来有很多缺点,而他最后又能逐渐克服了这些缺点,并成就了自己的人生,我们讲他的家训,讲他如何识人、识己,才特别具有现实的意义。

        他爹提醒他的三个方面,确实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曾国藩年轻时的毛病。

        先看“欲”。

        这个欲,古人说来,是专指色欲。有关这方面的内容,在他年轻时的日记里,还有不少。

        比如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的一天,曾国藩听说他的一个朋友新纳了一个小妾,貌若桃花,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色。曾国藩是翰林院的翰林,当时也是个标准的文学青年,整天跟他的一帮文学青年朋友在一起,有时也喜欢谈谈女人。文人嘛,难免有几分轻浮的本性。在听说这个朋友娶了个貌美如花的小妾之后,曾国藩和另外几个朋友就没事找事跑到娶小妾的这位家里头蹭饭,中间就起哄,要看那位貌美如花的小妾,说是要搞一场小型的“审美”活动。

        朋友开始不肯,曾国藩“欲强见之”,也就是不见不行。朋友拗不过,最后只好让小妾出来跟大家见面。结果曾国藩自己后来羞愧地回忆说,小妾出来之后,他们不仅进行了“审美”,居然还有“狎亵大不敬”的表现。

        “狎亵”在这里是指很不检点。曾国藩肯定表现得很轻浮了,要不也不至于在日记里把自己痛骂一顿。

        再比如道光二十三年二月的一天,曾国藩到一个叫汤鹏的好朋友家去吃饭,在汤鹏家看到两个绝色的歌姬。曾国藩又控制不住了,在席间“谐谑为虐,绝无闲检”。意思是说当时不论说话还是表情,都是很不检点的。

        所以他爹让他要节欲,这话也并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没来由的。曾国藩后来给自己也立了个三戒,第一条就是“色戒”。

        再来看“节劳”和“节饮食”。

        事实上,曾国藩在翰林院任庶吉士,那是一个非常清闲的闲职,哪里有什么辛劳的呢?

        至于节饮食,更是无从谈起。他一来健康得很,二来又不胖,他爹为什么要他节饮食呢?

        原来,他爹所说的“节劳”和“节饮食”,本质上和“节欲”一样,都是说曾国藩身上有根深蒂固的轻浮和浮夸的毛病。

        曾国藩开始在翰林院的时候,一来因为考中了进士而春风得意,二来因为日子闲得很,渐渐地就开始得意忘形了,尤其是忘了自己少年时立下的远大志向。他嘴上说着要努力成为儒学宗师、理学传人,但和一帮朋友天天就只聚在一起吃喝玩闹。刚好曾国藩这个人又特别喜欢交朋友,好朋友也很多,所以他跟朋友是三日一小聚、五日一大聚,整天不是在一起吃饭,就是在一起聊天,净干些不务正业的事儿。

        这时候的曾国藩,和我们后来所了解的曾国藩简直相差了十万八千里。而这些无聊的事,又极耗精力,曾国藩日记里也说,整天不务正业,弄得自己也疲惫不堪。他爹当时看在眼里,能不生气吗?先是执意要回家,然后就写了封信来教训他。他爹的信对这个确实还有理想、还求上进的青年来说,不啻是当头棒喝。

        曾国藩在日记中说:“接家信,大人教以保身三要,曰节欲,节劳,节饮食……小子读之,惊然!小子一喜一怒,劳逸病养,无刻不萦于大人之怀也。若不敬身,真禽兽矣!”意思是说,我爹说的一点都不错,现在的我真是满身缺点,再这么堕落下去,我真对不起自己、对不起我爹。我要是不把这些缺点都改了,我就是禽兽不如。

        他下定决心,要改正自己的缺点,改掉身上的坏毛病,要告别旧我,重塑新我,要远离过去那个面目可憎的曾国藩,要走近自己理想中的曾国藩……幸运的是,他做到了。他不仅跟我们大多数人在生活中一样下了决心要痛改前非,他还远胜过一般人的空想,用实践最终超越了自我。

        (选摘七)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 郦波著)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