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8年04月05日 星期四

    薛焕:令“夷人畏服”的中国外交官

    《 文摘报 》( 2018年04月05日   08 版)

        1843年11月17日,上海开埠。开埠之后的上海道台都绕不过这样一个关隘,即从“四书五经”中摸爬滚打出来的进士举人必须直面洋人,处理棘手的外交事务。而直面这一硬仗的“排头兵”,就是薛焕。

     

        被咸丰委以重任

     

        1858年5月下旬,英法联军攻陷大沽炮台,进入天津城郊,扬言进攻北京。6月中旬,咸丰急派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为钦差大臣,赶赴天津谈判议和,接着签订《天津条约》,并约定在上海会同两江总督何桂清与英、法、美等国议定通商税则。

     

        时任江海关英籍税务司李泰国向桂良建议,上海谈判的专业性很强,可否由薛焕去谈。咸丰最反感的是《天津条约》中“使节驻京(大英钦差各等大员及各眷属可在京师,或长行居住,或随时往来)、内地游历(准许英国公民持护照前往中国内地各处游历和通商)、内江通商(长江一带各口,英商船只俱可通商)以及赔偿军费退还广州城”等四个条款。

     

        咸丰要求桂良到上海后想法让英方答应取消有损我大清国体的四条。至于桂良和何桂清保荐的薛焕,咸丰如此答复:“何桂清自然会拣派熟悉夷务之员,届时前赴上海听候桂良等差遣。”“熟悉夷务之员”显然是指薛焕,但不明说,同时又密令桂良等出京时调查薛焕是否可靠。由于此时薛焕才升任江宁按察使(也称臬司,主管司法诉讼事务,也可监察地方官员)不久,所以朝廷又发文件让他暂时留任上海道,先与洋人周旋,搞定这次谈判的重头戏再说。

     

        咸丰骂他“真是个贼”

     

        在咸丰的天朝思维中,夷人要在我京畿之地派驻使节与我同等对话,是万万不能的。这关系大清的颜面,但经济上可以给他们一些安抚,比如全免进口货物税。薛焕却认为,关税关系国计民生,万万不可免。况且条约俱在,通商也成事实,不可能翻盘。眼下只能在通商税则上为国家尽力挽回,能补救一分,就少一分后患。

     

        条约约定到上海谈的是税则,咸丰的密旨却是修约。桂良、花沙纳到达总督衙门所在地常州,加上何桂清和薛焕,四人一碰面,薛焕分析了“全免夷税”将给中国带来的重大损失。他和上司何桂清的看法十分一致:利柄(国家财税)应该收回,税则不可轻免。如果不收关税,夷人真的可以为所欲为了。

     

        薛焕做过上海道,上海道也是海关道,也就是市长兼海关关长,作为与外国人打了无数次交道的口岸城市官员,知道关税对于国家经济的重要性。来自皇帝身边的高级京官被两位同僚说服,达成共识。桂良第二天就上奏咸丰,请皇上暂缓宣布对夷人全部免税的旨意。同时还密报了他查访薛焕的结论,此人平日为官处事勤勉,任上海道台期间深得夷人信服,办事也十分得体。何桂清也向咸丰上了一道密折,明确反对毁约和全免洋税,事关国家财税收入。咸丰看后大发雷霆,大骂薛焕真是个贼,还怒批桂良和何桂清被属下操纵。

     

        务实与强硬

     

        薛焕终于正式登场,与英国人面对面交锋了。薛焕知道,英国人吃硬不吃软,谈判中必须针锋相对,据理力争,对方反而不敢张狂。英国人拟了一张税则表,涉及减税和免税的税率来自江海关档案和统计,由李泰国私下提供。薛焕就挑毛病,让他们再回去更改。而后,薛焕反复辩驳,决不让对方多占便宜。比如“食盐军火大豆和豆饼贸易”这一款,英国人一再力争拿下,谈了十多天,因为薛焕的坚持,最终列入禁止项。为何?因为它们涉及成千上万船民的生计。连英方谈判代表额尔金都承认薛焕在谈判桌上的务实和强硬,令他们头痛,但又佩服不已。

     

        1858年11月8日,经过近五个月的折腾,《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海关税则》终于在上海签订。这个《海关税则》的影响太大了,一直延续到中国海关未来八九十年的行政管理和税收制度。核心有两条,其一是聘用英国人管理海关,以后逐渐形成外籍税务司制度;其二是中国海关对进出口货物一律按时价百抽五征税。毋庸置疑,从国际范围看,这个关税率极低,但相对于全免,毕竟还留了一线生机。1859年5月,薛焕的继任者上海道吴煦奏称:“自李泰国经理夷税征收之后,税钞大有起色,按年比较,银数倍增。”

     

        由于令“夷人畏服”,咸丰也不得不承认薛焕的能力。薛焕的官职也从江宁按察使升到江宁布政使,再擢升至江苏巡抚兼署两江总督。值得一提的是,他在任江宁布政使时还兼着钦差大臣,办理五口通商事宜,不久他又以头品顶戴首任通商事务大臣。这个通商大臣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办理外交事务的职位。薛焕的升迁,划出了一条清帝国在万般无奈之下的“转型”之路。国际条约终得改“夷”为“洋”,租界也由“夷场”变为“洋场”,所以才有上海租界的“十里洋场”之谓。该职名为“通商大臣”,其实还透着一层不甘,即天朝与洋人交往只限于商业,然而实际上,“通商”之名几乎涵盖了所有涉外事务,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催生了“洋务运动”的发萌。

     

        (《上海老年报》3.24 孙建伟)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