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8年01月16日 星期二

    萧珊译稿亮相

    《 文摘报 》( 2018年01月16日   05 版)
    1949年,巴金与夫人萧珊和女儿小林。

        “我自己最亲爱的朋友,一个普通的文艺爱好者,一个成绩不大的翻译工作者,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她是我的生命的一部分,她的骨灰里有我的泪和血”——巴金先生曾在散文《怀念萧珊》中如是形容妻子。萧珊的多部未刊稿和译稿,日前首次在巴金故居“萧珊百年诞辰纪念展”上亮相,其中萧珊翻译的普希金小说《棺材商人》、屠格涅夫小说《阿霞》《初恋》等多种译稿上,都能看出巴老修改或增补的手迹,颇为珍贵。

        萧珊常年以照顾家庭、协助巴金处理出版事务为重,常常让人们忘记其翻译家的身份。其实,作为颇有灵气的翻译家、多次组稿的刊物编辑、思想进步的现代女性,萧珊拥有多面色彩。巴金故居餐厅里有一架钢琴,正是萧珊用第一部译作《阿细亚》的稿费购置并赠送给女儿李小林的礼物。萧珊和家人的生活点滴,在展出的日记、手稿、致儿女书信中,一点点组合丰富起来。从萧珊1953年8月20日写给巴金的信能看出,她的翻译是在巴金指导下进行的。信中萧珊说道:“我现在开始译《初恋》,我觉得我好想只为你一个人在搞这工作。偶尔我想一两得意之句,我就默默地望着你,希望得到你的嘉许,如去年冬天一块儿工作时一样。”

        巴金与萧珊的爱情生活,在展出的二人的信件中可一窥端倪。“我的心里永远有你……在任何情况下我要做一个值得你的爱的人。”(1952年巴金致萧珊)“当我寂寞的时候,当我想念你的时候,你会特然的站在我的前面。”(1952年萧珊致巴金)而更多时候,两人的爱情则转化为家事的安排、对孩子的叮咛、在工作上的交流,融于整个家庭生活,化于无形。

        萧珊天性活泼,待人热情真诚,朋友们都喜欢她。黄裳在《琐记》中回忆:“当时巴金住在霞飞坊(今淮海坊),他家来往的朋友多,简直就像一座文艺沙龙。女主人萧珊殷勤好客,那间二楼起坐室总是有不断的客人……萧珊有许多西南联大的同学,如汪曾祺、查良铮、刘北汜也不时来坐。谈天迟了,就留下晚饭……”从萧珊写给冰心的信中不难看出,为刊物义务编稿、组稿时,她曾“又热情,又撒娇”地向冰心催稿“你再不来稿,我就要上吊了”。而为朋友沏茶待客时,她则是汪曾祺笔下那个“濯器、炽炭、注水、淋壶、筛茶”的萧珊,让第一次喝功夫茶的汪曾祺“印象深刻”。

        (《文汇报》1.9 许旸)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