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8年01月16日 星期二

    网海观潮

    《 文摘报 》( 2018年01月16日   03 版)

        炫富嘲贫是道德失范

     

        “我实在不想我将来的小孩的爸爸出生于县城”“杀马特乡村非主流的时候只知道买LV”“一单业务几百万律师费还是很累的,开票最多只能开一百万一张”。日前,一名自称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的张晴律师在朋友圈及微博发表这番炫富嘲贫的言论,很快成为公众热议的焦点。目前,相关调查正在进行,对张晴律师是否需要作出处分、处罚,还需要有关部门依规处理。

     

        欧阳晨雨:在张晴看来,这不过是个人言论,就算有点“刺激”,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问题是,这样无所顾忌的公开言论,即便没有违背执业规范,也未必符合执业律师所应具备的社会公德要求。对整个律师行业来说,这也是值得警醒的一课。

     

        (澎湃新闻 1.10)

     

        “偷偷地爱着你”传递温暖

     

        近日,在气温只有-6摄氏度的河南开封,有人点了50份热粥外卖,备注写着:“餐不用送,麻烦将这些粥就近送给路边除雪的环卫工人和那些正在送外卖的小哥。”接单店长看后又加了量,送餐员看了后,将原本可以一人挣取送餐费的订单分给了10个同事,以让更多的人喝到热粥。而次日,下订单的张先生意外收到了“退款”,并附带了一笔平台赠与的500元“奖金”。

     

        邓小燕:就像网上热播的广告,总有一个人偷偷地爱着你。这种爱是公民个人的道德自觉,是个体自力的道德实践,是道德内在力量的自然扩展。当今的网络服务平台,产生的不仅仅是商业价值,还提供着道德实践空间。通过这样的平台,公众的自力道德实践可以传递得更远、更广泛、更迅速,并且在叠加了平台的市场属性之后,还可以发挥更大的社会功用。

     

        (中国民主促进会网站 1.11)

     

        “梦想当贫困户”是哪出了问题

     

        “我长大后一定要成为一个贫困户。”近日,一篇署名为“某贫困县小学生”的作文《我的理想》,在网络上热传。而促使这位小朋友立此“大志”的原因竟然是,一些贫困户“什么也不干,就能享受各种扶持、优待”,让人“欣羡”。

     

        晁星:无志山压头,有志人开山。这样的“理想”的确折射出一个长期存在的现实问题:在个别地方,扶贫政策“养”出了一些“盼着送小康”的懒汉,“等靠要”思想严重,缺少主动脱贫的意愿和动力。当理想变得如此扭曲,社会该当传递出何种的价值取向,值得我们深思,“梦想当贫困户”者更须要的是“精神扶贫”。

     

        (大众网 1.10)

     

        技校生拥有副高职称的示范意义

     

        去年10月,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4年级学生宋彪参加世界技能大赛获得工业机械装调项目金牌,并获得大赛最高奖阿尔伯特·维达尔奖。这是中国选手首次获得该项大奖。1月5日,宋彪又获得“江苏大工匠”称号,同时被认定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郭文斌:在许多人看来,19岁技校生是个没有多少前途的学生,至少表明出身低,可事实上,他现在拥有的成绩和荣誉却是许多北大清华学生无法比拟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一技在身,就业道路上就不会存在障碍。每一个人都有梦想,梦想能不能开花结果,关键还在于努力奋斗。

     

        (东方网 1.11)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