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7年12月05日 星期二

    目不识丁的港大院士

    《 文摘报 》( 2017年12月05日   05 版)

        日前,香港大学校长马斐森在社交主页上发表了一段悼文,怀念一位刚去世的90岁老太太。同时,港大官网也在头版位置悼念这位人称“三嫂”的名誉院士。

        “三嫂”是什么人?港大校长、官网为何齐齐悼念?她没有接受过正式教育,几乎目不识丁,何以获得港大院士的殊荣?

        三嫂,原名袁苏妹,1927年生于广州,母亲早世,自小料理家务。在十多岁时,因战乱随父逃难到香港。后来,三嫂认识了当厨师的丈夫。由于丈夫在家中排行第三,她因而有了“三嫂”之名。

        1957年,三嫂丈夫取得港大大学堂(U-Hall)食堂经营权,夫妻俩开始负责料理住宿生的一日三餐。她把慈母的角色也带进了大学堂,努力做好分内事之余更为住宿生分忧解困。许多第一次离开家在外生活的学生都喜欢找她倾诉烦恼。

        多数时候,三嫂只是耐心地听完,说一些再朴素不过的道理,“珍惜眼前人”,或是请他们喝瓶可乐,“将不开心的事忘掉”。更多的时候,当遇上有学生病倒,她会特意外出抓药,回来后还要花上半天工夫煎煮。“我当他们个个都是我的孩子,有什么头晕生病当然要好好照顾。”“拎出个心来对人。”曾有记者问她,与学生们保持友情的秘诀,三嫂这样回答。

        清洁、做饭,嘘寒问暖40载。“三嫂就像妈妈一样”,这是港大几十届学生共同的心声。1974年入读港大建筑系的李大华说:“她记性很好,哪个人在哪年毕业,读的是哪个学系,她都能说出来。”由于工作忙,李大华毕业后最初几年很少回母校,没想到多年后再见三嫂,她仍能叫出自己的名字。三嫂说,她最怕自己患上老年痴呆症,有一天叫不出孩子们的名字。

        至今在港大还流传着:大学堂有“三宝”——充满神秘感的“四不像雕塑”、典雅古朴的“旋转铜楼梯”,还有“三嫂”这个无价之宝。2009年9月22日,在香港大学名誉大学院士衔颁授仪式上,表情略带紧张的三嫂从港大副校监李国宝手中接过证书,正式成为港大名誉院士。那场历来为纯英语的颁奖仪式也为她破例,用广东话宣读了《赞词》:

        袁苏妹女士在大学堂宿舍服务超过40年,期间看著一代又一代的大学堂学生,亦即U-Hall仔的成长。就像他们在宿舍的母亲,不单细心照顾他们,亦栽培他们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材。三嫂无受过正式教育,但系她对高等教育界作出很独特的贡献,就是以自己的生命影响U-Hall仔的生命。教识他们敬业乐业,事事尽力,无私,承担责任,不计较个人的得失。

        这是港大第一位平民院士,“一辈子没什么学历也没做什么贡献,难为那么多旧生还记得我,记得三嫂。我知道这个奖是发给对社会有很大贡献的人,现在发给我,真的很感动很开心。”三嫂说着,台下掌声如雷。

        (人民日报微信号11.30)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