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7年12月05日 星期二

    “第一学生”王鲁湘

    《 文摘报 》( 2017年12月05日   05 版)

        2006年,一档文化栏目在凤凰卫视开播,没有广告,没有“爆点”,只有“铁粉”;12年来,全以王鲁湘渊博的学识、睿智的主持,赢得广泛知名度,成为目前唯一一档在中国大陆和全球华人圈播出的高端文化纪录片节目,同时也是中国电视界独树一帜的文化标杆。

        日前,它低调迎来了开播后的第600期节目。这个数字的意义,在当下的电视生态中堪称奇迹——不要说文化类节目长期处于“冷门”“短命”的生命周期,即便带有“朗读”“诗词”等关键词的节目红火也是今年才开始的事,持续多久未可知;就算那些看似风生水起的真人秀、网综等,能熬过五年存活期的又有谁?

        在这个引以为傲的时间节点,王鲁湘只有沉淀生命美感的执念;节目的品格越高大上,他的感慨反而更加“接地气”,“600期,那是600个星期,每个星期策划一个选题,联系一个嘉宾,出一趟差,坐一次飞机,住一家陌生旅店,去一个陌生地方,思考一些陌生问题……节目不开天窗,交通不出事故,机器不出故障,人不得病,这容易吗?”“前些日子在酒桌上还跟人吹,我这一辈子坚持做了20年从未间断的事情只有两件,一件是拍电视,一件是给自己肚子上打胰岛素。头一件事之所以坚持,是因为要指着它谋生吃饭;后一件事之所以坚持,是因为要活命。”

        “大观园”其实是个雅俗共赏的名字,12年前开播第一期选题是东北二人转,而目前的选题基本都是阳春白雪。对此,王鲁湘说:“这12年来,我们不断在争论这个问题,但实际上谁也说服不了谁。就我来说,我是不想做俗的,整个电视就是俗的,你再怎么不俗,和那写文章、写书、写论文、写学术著作的人比你总是俗的,因为你的表述方式就是俗的,你再刻意让自己去俗,那就俗到家了。我做点别的可不可以?总不能一个电视台24小时全是那种明星秀节目吧。”

        谈到多年潜心于主持电视节目,窦文涛曾发出“山中一日,世上千年”的感慨。而12年如一日经营“大观园”,王鲁湘的感触却截然不同,“文化这个东西是永恒的,我们所做的内容,不管它是手工艺形态还是古代文化遗址,甚至是考古发掘现场,我们注重的是它的永恒性。我们不猎奇,不赶时髦,不做那种昙花一现、大家趋之若鹜的。12年前台领导找我谈话,讨论《纵横中国》马上就要做完了,接下来做一档什么节目?当时有一种意见是让我做脱口秀。我对他们说,我绝对不做红得发紫的一个电视人和栏目。因为我想做的不需要刺激过瘾的滋味,就像一杯温开水,可以长久地喝下去”。

        “一个电视栏目不可能建立起一个学术权威,但至少没有专家在背后戳你的脊梁。我们知道很多所谓的文化类、学术类的节目,经常播出后就变成别人调侃的对象。”王鲁湘说,“我对电视之所以还坚持,首先做这个节目属于为己之学,就是为自己的一种学习方式,这个节目相当多的选题、相当多的内容对我都是有吸引力的。因此我一直处在学习的过程中,而且这个学习是有一定的知识难度的,它不是那种肤浅的东西,它需要静下心来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了解,这是激励我要做它的一种动力。我直接和一流的专家学者面对面地请教,这个机会很多人是没有的,我经常开玩笑说自己可能是中国‘第一学生’”。

        (《北京青年报》11.21 杨文杰)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