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7年11月04日 星期六

    没骨山水

    《 文摘报 》( 2017年11月04日   06 版)
    董其昌《仿古山水册》(局部)

        书写艺术史的笔往往掌握在最有话语权力的人手中。从宋代开始,在山水画领域,新兴的文人群体倡导“平淡天真”的水墨山水,在元代达到高峰,后经清初统治者基于政治权力的推广,而成为山水的典型风格。相比之下,历史更为悠久的青绿山水却逐渐被排挤到了边缘的位置。

        但是,如果据此认为文人只创作水墨山水而排斥青绿山水,显然与现存的作品不符。董其昌《仿古山水册》中的“仿唐杨昇”一开,色彩艳丽,这种“没骨山水”与青绿山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背后是一段与南北宗论类似的“建构画史”的现象。

        作为文人画宗主,董其昌提倡的是南宗的艺术,强调绘画应有“士气”,但是从现存的作品来看,他并不排斥青绿山水。董其昌区分南北宗的标准并不是色彩,而主要在于用笔,董其昌所谓的“文人气”,其实主要是通过笔法体现的:“南宗则王摩诘始用渲淡,一变勾斫之法。”“勾斫”与“渲淡”在此处代表着北宗和南宗的对立,而就价值的高下而言,董其昌显然认为前者勾勒轮廓与刀斫式的笔法不及南宗的以色之深浅和中锋皴擦来塑造山水。因此,董其昌所提倡的没骨山水,从面貌上来看多直接以色彩晕染而成,同时辅以少量的点苔以及中锋皴法,这种样式其实也揭示了董其昌的意图——他要在水墨山水之外的青绿这个领域以文人式的笔法同样建立起南宗文人画的优势地位。

        一般认为最早使用“没骨山水”这一说法的是贾似道,其个人的收藏清单《悦生别录》中曾明确著录了“杨昇没骨山水”。不过,根据现有的研究,此书所据底本的真实性大可怀疑,是直接转抄了张丑的《清河书画舫》,故关于“没骨山水”的记载应当不早于明代中后期。除了张丑以外,董其昌本人亦较早使用了“没骨山水”这一概念,他将传为郭忠恕的一幅作品依其面貌定为“没骨山”:“郭忠恕《越王宫殿》,向为严分宜物,后籍没,朱节庵国公以折俸得之,流传至余处,其长有三尺余,皆没骨山也。”

        “没骨山水”的风格样式以及理论体系凭借董其昌的权威而得以广泛传播,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围绕在董其昌周围的“松江派”画家赵左的《山水图册》即明显具有没骨山水的影子,而将这一风格发扬光大的是杭州的职业画家蓝瑛。无论是以金笺纸创作的《澄观图册》,还是高头大轴的《白云红树图》,都是蓝瑛在董其昌基础上进一步将色彩绚丽化的产物,具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力。

        (《北京青年报》10.27 居奚)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