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7年06月03日 星期六

    地缘战略大师的中国情缘

    《 文摘报 》( 2017年06月03日   03 版)

        5月26日晚,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于华盛顿城外的一家医院去世,享年89岁。布热津斯基是美国著名国际战略学家、外交家,也是中美建交的亲历者和推动者之一。他生前多次访华,长期关注中国的发展,致力于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与邓小平的“家宴约定”

     

        1978年5月20日,受命于卡特总统,布热津斯基乘坐专机抵京,磋商中美关系正常化。这是他首次访华。

     

        机舱内,助手米歇尔·奥森博格说:“赶紧看看谁来接我们,如果是外交部长,就说明中国人把这次访问升级为更为重要级别了。”

     

        透过舷窗,布热津斯基见时任中国外交部长黄华,不禁暗自高兴,推断这次访华应该不会像前一年访华的国务卿赛勒斯·万斯那样空手而归。

     

        据他生前回忆,中美建外磋商当时似乎难题成堆。由于两国领导人的决心,尤其是邓小平关键时刻一锤定音,难题才迎刃而解。布热津斯基说:“那是一次很长的会谈,我们进行了非常严肃的对话。”邓小平在会谈结束之际邀请他前往北海公园一家餐厅共进晚餐,这样的礼遇出乎他的意料,因为这并不在日程安排之中。

     

        晚餐时,邓小平表示了访美愿望。布热津斯基高兴地对邓小平说:“当您访问美国时可来我家用餐,这样我便有机会来回报您的这顿晚餐,而您也将有机会在一个美国家庭中享用一顿正宗的美式晚餐……他说‘我肯定去’。”

     

        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同月,邓小平访美,并如约来到布热津斯基家中赴宴。

     

        带着家人沿长征路“朝圣”

     

        自首次访华以来,布热津斯基一直关注中国的发展。新中国成立60周年前夕接受新华社专访时,他说,60年来、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发生了“举世瞩目甚至可以说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变化。

     

        布热津斯基说,中美建交后,他和家人在邓小平建议下重走长征路的经历令他持久难忘。1981年7月,布热津斯基应邀访华,携全家一起赴贵州、四川,沿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走访了遵义、娄山关、大渡河渡口和泸定桥等地。

     

        回国后,布热津斯基在美国《生活》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沿着红军长征路朝圣记》,写道:“在我们走近大渡河时,曾经一度怀疑它是否真的像长征战士在回忆录中描述的那样水流湍急,险象环生”,“及至亲眼目击,才知并非言过其实。这条河水深莫测,奔腾不驯,加之汹涌翻腾的旋涡,时时显露出河底参差狰狞的礁石,令人触目惊心,不寒而栗……”

     

        他写道,长征是伟大的史诗,又“绝不只是一部无可匹敌的英雄主义的史诗,它的意义要深刻得多。它是国家统一精神的提示,也是克服落后东西的必要因素。”

     

        (《文汇报》5.28 张松 胡若愚)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