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7年06月03日 星期六

    我们需要的孤独

    《 文摘报 》( 2017年06月03日   07 版)

        ■陈果

        孤独不是一种姿态,而是一层心境。重要的不是离群索居,而是独立思想。

        孤独很多时候的表现形式是沉默,但沉默不足以代表孤独。有些年轻人用抽烟来制造烟雾包裹中的寂寥,或者借酒来玩弄氤氲醉意中的寂寞,这是一种造作,是流于表面的装扮,是看似冷寂的面具之下一颗急欲引人注意的虚荣心在作祟。孤独源于思想的充沛饱满,是思想自发的精神流浪。

        社交往往有两种类型:要么是利益驱动下的人脉构建,要么是一群寂寞者的相互取暖。若社交出于功利,则难免逢场作戏,大家都戴着“面具”,嬉笑怒骂无外乎作秀,旨在互为工具、相互利用,这样的交往自然不会有纯净之清气,只充斥着烟火之浊流。若社交出于寂寞,则往往流于肤浅而难以深入人心,因为寂寞者的群体仍逃不出寂寞,寂寞的叠加只是令寂寞更加走投无路,就像无聊重复一万遍,终究还是无聊。

        人与人,就像两个王国,各自应当保持着宽阔、自然而适度的疆域,甚至在疆界之间,要有一个中立地带。人与人之间,保持适度的距离,这是为了更清晰更全面地领略对方的美,为了在与对方亲密交往的过程中不丢失原有的尊重与敬意。人总是对最亲密的人最残忍,恐怕就是因为当我们距离太近了,对方身上的缺点就被放大了,那些远观时曾引起我们赞叹不已的优点却成了近看时的盲点,人们就此遗忘了尊重与爱,于是不再包容、不再心存感恩。

        所以,生活在大城市人山人海的拥挤中的我们,为了不丢失对人的尊重与敬意,为了重拾对生活的热情,比任何地方的人都更需要孤独。当我们不用被迫地与他人对话,才可能恢复与自我的对话。当我们真正体验到了孤独的美好,我们才真正学会了品味自我。品味自我才能品味生活、品味生活中的他人,孤独令我们更懂得生活,也更珍惜人。

        (《好的孤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