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7年06月03日 星期六

    描绘世纪末的怅惘

    《 文摘报 》( 2017年06月03日   06 版)
    蒙克《呐喊》

        1890年,当文森特·梵高躺在奥弗的一家小旅馆准备走向生命终结的时候,遥远的北方有一个比他年轻十岁的不出名的画家,正在努力将梵高疯癫的隐喻推进一步,他尝试着用色彩描绘出人类灵魂深处的呐喊。这个人,叫做爱德华·蒙克。

        爱德华·蒙克,挪威表现主义画家,1863年12月12日出生于勒腾,在首都奥斯陆长大,母亲在他5岁时死于肺结核,笃信基督教并患有精神疾病的父亲,向他的孩子们灌输了对地狱的根深蒂固的恐惧。这种恐惧,加上4个兄弟姐妹的相继死亡,以及他自己在13岁的时候因为肺部疾病差点丧命带来的焦虑,伴随了蒙克整整一生。

        19世纪末期,欧洲大陆的经济萧条波及挪威,支撑挪威经济的木材出口和航运业陷于停顿,为了摆脱饥荒和经济危机,挪威人不得不另寻出路,有数十万挪威人离开了家园。年轻的蒙克正是在这段时间形成了他的画风。与此同时,遗传自父亲的精神疾病让他保持异于常人的洞察力,使得他敏锐地发现了线条和色彩所富含的强大的表现力,并掌握了如何运用这种埋在灵魂深处的力量,画出活生生的人——他们的呼吸,他们的存在,他们的疾病、死亡、绝望,以及他们的受苦受难和彼此间的相亲相爱。他这段时间的作品,充满了世纪末的哀伤和怅惘。

        疏远、失落、恐惧、怀念、失望,这些是蒙克在他1893年的一幅版画《呐喊》中所记录的。当时,他正在与两位朋友在一条路上散步:

        我又累又病——我站住眺望峡湾那边——太阳正在落山——云被染成红色——像血——我感觉到仿佛有一声呐喊穿过自然——我想我听见了一声呐喊——我画下了这幅画——把云画得像真的血。那色彩仿佛正在呐喊。

        画面中的人,正是蒙克。

        可是,这个人一点也不像人。这是一个张口喊叫的厉鬼,他长着骷髅一样的头和身子,随着晚霞和峡湾里黏滞的塘水的节奏而弯曲;夕阳、河水、流云、帆船,都紧张地在谵妄中摇摇晃晃;栏杆斜穿过画面形成坚定的对角线分布——现代心理学认为,有精神分裂性情感的人往往把画面分成类似的形式,他们想通过篱笆、围墙等壁垒把自己隔离起来以保护自己,这是人类古老的、本能的抵御手段。

        蒙克自觉不自觉地苦苦阐述的,正是这个时代的心理特征。这是一个精神暧昧的时代,它催生了尼采,催生了詹姆斯·乔伊斯,也催生了蒙克。他们全神贯注于人的假面和人的孤独,竭尽全力地创造一种更为必要的分崩离析。

        1909年,蒙克回到祖国挪威。经过长期的治疗,他的作品不再充满悲观,而是变得更富于色彩。病中的蒙克是一个伟大的画家,病愈的蒙克则是一个甜蜜的老人。于他个人而言,病中的蒙克赢得了世界,病愈的蒙克开始享受世界。孰优孰劣?一言难尽。

        (《光明日报》5.26 李舫)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