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7年06月03日 星期六

    津门旧事

    《 文摘报 》( 2017年06月03日   02 版)

        张道梁,原名荫樟。1919年生于宁河县潘庄镇,1930年随家定居天津。本文选自其《往事九十年二集》。

     

        洋车夫的遭遇

     

        洋车夫是最受警察欺凌的人。在天津东北角地带,车水马龙、行人拥挤,交通警察指挥是很吃力的。其中遇到没有客座的洋车插空跑过,警察二话不说,过去就抓起车座上的白垫子朝便道上一扔,那受气的车夫不得不拉着空车默默地溜到便道去捡车垫,警察和车夫都不用说一句话。

     

        在东北角东马路尽头路东有家钟表行,它突出的部分与东马路尽头形成一个死角,有几辆洋车就停在这里等主候客。旁边是一家中药店,车夫们为讨得警察容他们在这里停车,在药店橱窗窗台上,自费买茶叶,放置一壶茶水,还有两只碗,便于暑天警察口干时到这里喝一碗现成的茶水。

     

        老作家包天笑在叙述上海租界的巡捕欺凌洋车夫的情形时说,两个洋车夫在马路旁因争座生意互相扭打,走来一个巡捕,不问情由,给扭打的车夫每人两个巴掌,喝道:“滚!一个向东,一个向西,不许回头!”那两个车夫,毫无反抗,抚摸着面庞各自拖着车走了。

     

        拉洋车是苦力,只有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才能胜任。到了五六十岁,腿脚不利落,生活没有着落,只好租一辆破旧车专供拉货使用,这种车没有充气的内外带,只剪一条废汽车轮胎塞在瓦圈里,称为“死胶皮”。

     

        日伪统治时期,车夫的生活更是苦不堪言,在严冬季节,多有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在街头冻饿而毙的。

     

        谋职

     

        旧时社会有四大铁饭碗单位,即铁路、邮局、海关、银行。青年人从学校毕业后,谋个职业是不容易的,如果有机会进入上述四个单位系统工作,都是兢兢业业地认真工作、按部就班地逐步递升;即或不出色,只要规规矩矩地做事,也会根据工龄按年加薪。如海关的多年老职员,工资都很高,它的人事制度是令人忠于职守、不做非分之想。有的还规定退休后,享受优惠的待遇或由子弟顶替。

     

        至于社会上的一般机关,多凭亲友人事关系谋取一个职位。旧时做官分为特任、简任、荐任。特任属于中央任命的高官,一上任亲友就攀龙附凤、鸡犬飞升,那不是一般人都有这种机会的。简任属局级,荐任属科级,每至这“竹”字头(简任)、“草”字头(科级)上任时,求职者蜂拥而来,他们的案头每多摆着一摞卡纸“履历片”。不过这履历片是否起作用,还得靠关系的远近或经关系人口头或写便条将求职者有何特长等等加以介绍。新官上任必有一班职员被裁,往往使用令其“请长假”一词辞退,然后任用自己带去的关系人。

     

        至于一般商铺站柜台通称“学买卖”的年轻人,往往由介绍人携去晋见经理。经理通常多让这求职的年轻人留个地址等候通知。且勿小看最后这一笔,经理从字写的结构、快慢等都能大体看出求职人的学识、性格等方面的情况。当求职的年轻人辞出时,多向经理说一声:“请多栽培!”

     

        警察气质

     

        老北京和老天津的警察,给我的印象大不相同。

     

        七十多年前我第一次去北京(北平),下了火车不知前面车站还有多远,就向警察询问。这位上了年纪的老警察,满面灰尘,冲我上下打量一番,见我是个学生打扮,慢条斯理地反问我:“你是愿意费事呢,还是愿意省事?”我说:“当然愿意省事!”老警察说:“愿意省事往回走,不远就是电车站,要不怕费事,前边的电车站还要走好远。”

     

        这是我对北京警察的第一印象:和蔼、耐心,不怕多说话。

     

        天津的警察与北京警察截然相反,前辈老报人徐凌霄写过一篇《一种恶印象是回忆》,提到对天津警察的印象:

     

        “当你向他(警察)礼貌请示的时候,他把脑袋一扬,短棍一横,腰板一挺,眼睛瞪你许久,然后吐出‘问嘛’二字,我只得再申明所问之处,他又相你一相,然后把头一歪、一撇眼、一努嘴,也不知他指的是东西南北,算你没有问,算他有了答。”

     

        徐凌霄先生所写的是法租界的巡捕(华人警察)。法租界是商业区,游乐场所多。他们的外快收入比工资高得多。

     

        老北京的警察,有不少是旗人,民国成立,皇粮取消,生活失据,他们的子弟都念点书,为了生活,多投入警界,成了较有文化素养的警察,我初次去北京,碰到的可能就是旗人子弟。

     

        (《往事九十年二集》天津出版传媒集团)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