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7年05月20日 星期六

    胎盘有毒素,吃不得

    《 文摘报 》( 2017年05月20日   04 版)

        一条“产妇在医院产子,胎盘被清洁工偷回家炖汤”的新闻最近上了微博热搜,再次引发网友对胎盘能不能吃的热议。

        从现代医学来讲,虽然胎儿在母体内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全部来自胎盘,但它只是母胎间物质交换的“中转站”,本身并不能提供胎儿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

        吃胎盘并不稀奇,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健康孕妇的胎盘经过加工本来就是一味中药,名字叫做紫河车。虽然紫河车的原材料确实是胎盘,但它是经过一定加工的中药,并不是常规的补品。拿紫河车和胎盘相提并论,是非常错误的。

        胎盘确实有不少血清蛋白、胎盘球蛋白以及干扰素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物质,但并不能口服被消化道吸收和利用,而是会被消化分解为并不具有抗病免疫功效的氨基酸,不能直接增强人体免疫力。

        作为一个传输营养的中介,胎盘与毒素并存。首先,胎盘在随胎儿离开母体的进程中会受到多种细菌的污染;其次,胎盘含有母体的血液,如果孕妇携带乙肝或艾滋病等传染病病毒,其胎盘也可能会携带,如果病毒没有完全被杀灭,食用后就可能染上这些病毒。此外,如果胎盘发生异常现象,如胎盘肿瘤等,单凭肉眼是看不出的。

        食用胎盘需要经过严格的消毒和专业处理,确保胎盘没有被二次污染,很多普通家庭的烹饪不但不能激发其中的功效,还有可能传染某些细菌、病毒等,因此不建议食用胎盘。

        出于伦理和安全两个角度考虑,在新版《中国药典》中,作为传统中药材的紫河车及以紫河车配方的中成药,如生血丸、安坤赞育丸、补肾固齿丸等不再列入收载品种目录。

        (《人民日报·海外版》5.16 李颖)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