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7年05月20日 星期六

    丝绸之路与四大发明西传

    《 文摘报 》( 2017年05月20日   08 版)

        古丝绸之路起始于古代中国。古丝路上出现了搅动市场神经的中国四大商品——丝绸、瓷器、茶叶和莞香,同时也出现了预兆未来的中国四大发明。

     

        一场战争让造纸术开始西传

     

        蔡伦在东汉元兴元年(105年)用树肤、麻头、蔽布、渔网创造出书写性较强的纸并在邓绥皇后的支持下上奏朝廷,这是廉价生产书写纸的开始,“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蔡侯纸”很快出现在西域地区,但技术真正西传,还是在中国的盛唐时代。

     

        发生在751年的唐与阿拉伯大食之间的“呾罗斯之战”是中国造纸技术西传的一个戏剧性情节,唐镇西节度使高仙芝率领唐与中亚石国的联军败于伊本·卡利率领的大食军队,在被俘的2万唐军将士中有造纸的工匠,他们受到大食的重用,中国造纸术由此直接传向阿拉伯地区。在8世纪,造纸业首先在撒马尔罕地区发展,接着,在巴格达也开设了有中国工匠的造纸厂,西亚的哈里发政权成为继汉朝之后明令用纸张书写公文的地区。纸的需求急剧上升,形成西亚的第一波造纸浪潮。随着造纸继续传向叙利亚大马士革,原料和工艺也出现变化,亚麻造纸开始出现。

     

        在造纸业迅速普及的基础上,公元830年,巴格达成立了由科学院、图书馆和译学馆组成的“智慧宫”。翻译事业的发展加速了丝路文化的流动发展进程,不仅是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的著作翻译成叙利亚文和阿拉伯文本,也有中国的学者通过口授等方法,笔录了阿拉伯译本。中国纸和阿拉伯纸,最终代替了西亚和欧洲的羊皮纸,为中西文化全面交流铺平了道路。

     

        9世纪,阿拉伯纸开始传入欧洲,欧洲人曾经把纸称为大马士革纸,大马士革成为纸的输欧中心。但是,阿拉伯人从“呾罗斯之战”中毫无成本地获得了造纸技术,对欧洲却一直保密。由于那时的西班牙是阿拉伯的统治范围,西班牙也就成为后来欧洲的第一个造纸中心。

     

        造纸术传到摩洛哥和西班牙,同时也传向埃及,随之造纸业也开始出现了。1276年,意大利出现第一家造纸厂,14世纪的意大利又成为欧洲的主要供纸来源地。14世纪,德意志的科隆、纽伦堡也出现了纸厂。造纸术由此向西东两个方向继续传播。从15世纪初到17世纪末,奥地利、波兰、英国、俄罗斯、挪威先后出现了造纸厂。由于西班牙殖民美洲,美洲也出现了造纸业。美国的费城在1690年开始造纸,澳大利亚1868年开始造纸。

     

        从“呾罗斯之战”后造纸术首次西传开始计算,造纸术普及到西方整整用了1100年。

     

        印刷术的传播始于金融和娱乐

     

        中国印刷术的西传,无疑与蒙元时代建立的伊利汗国和钦察汗国有关。在蒙元时代,中国的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同时传向了中亚、西亚和俄罗斯,并进一步传向南欧与北欧。16世纪谷腾堡的活字印刷,从工艺材料和流程的改进以及工效的提高,是完全应当肯定的,但他的发明应当是欧洲活字印刷技术的第二个源头。有关研究指出,谷腾堡曾经在捷克的布拉格居住过,从俄罗斯传到布拉格的活字印刷技术有可能启发了他,而这其实也是欧洲的“汉萨商业同盟”与古丝路对接促进科技传播的重要一幕。

     

        这样看来,中国的活字印刷自北宋的毕昇开始,到蒙元时代已经经过了一个多世纪,到了16世纪,活字印刷才在欧洲出现。雕版印刷技术西传时间早于活字印刷西传时间,时间节点应在蒙元时代,并与“交子”印刷出现在西亚分不开。

     

        13世纪末,伊利汗国由继承阿巴哈汗的盖喀图汗执政,由于连年征战,国库空虚,其财政官员伊赛丁·莫扎发提出效仿元朝,印刷“交子”。他们详询了当时出使伊利汗国的元朝枢密副使勃罗,在1294年正式发行一如元制的至元宝钞“交子”,上面印着盖喀图汗的喇嘛教名和汉文的钞字,这是雕版印刷西传的第一个实例。“交子”的发行只维持了三个月的时间,但这个汉文的钞字是中国印刷术传向西亚的确证。在中国印刷术传向西亚的同时,“交子”印刷术也传向了俄罗斯,钦察汗国是这个传播链条中的居中一环。

     

        除了印刷“交子”,印刷术的西传更借重于纸牌游戏。这种纸牌据说也是中国人发明的。纸牌在西亚流行其实从侧面反映了中国雕版印刷的传播路线,就像后来的欧洲扑克牌回流到中国一样,纸牌的流行推动了阿拉伯世界和欧洲印刷业的发展,以至为了保护本地的印刷业,威尼斯市政会议曾经在1441年禁止纸牌进口。

     

        指南针是大航海的技术准备

     

        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与海上丝路的开拓有着更直接的关系。

     

        从目前的历史文献资料上看,最早将指南针用于较大规模航海的时间是在北宋宣和五年即1123年。宋代笔记《萍洲可谈》中讲到,舟师“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到了南宋时期,随着更大规模航海的出现,指南针已经成为必备的主要航海仪器,应用更广泛,所以《诸蕃志》明确记载,“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为谨,毫厘之失,生死系矣”。

     

        使用罗盘航向定位,大大提高航行的安全性,与海图配合使用,成为古代远航的主要技术手段。罗盘一经华船普遍使用,很快被阿拉伯航海家接受。1281年出版的阿拉伯《商业宝鉴》,已经清楚地讲到罗盘的制作和使用。罗盘被称为水手之友。在阿拉伯语中,表示罗盘经度方位的词,就是中国闽南语中的“针”。12世纪时,罗盘传到地中海,首先使用罗盘的是意大利商船。但是一直到14世纪末,他们使用的罗盘都不如中国商船使用的罗盘准确度高。

     

        罗盘还可以用来记程,并导致航海图的出现和逐步完善。航海者依图计程,航程、航路也被叫作“针路”。13世纪出任南宋泉州市舶司提举的一位官员赵汝适,比较精通航海业务,能够览视标有航路和“针位”的各国地图。郑和船队所以能够在印度洋上来去自如,依靠的就是标有“针路”的海图。

     

        罗盘定位技术之所以很快传到印度洋、波斯湾以及红海沿海国家地区,既与中国船队经常停靠那里有关,也与中国航海人侨居在这些国家沿海城市有关,在那里,汇集着众多的来自阿拉伯、威尼斯和热那亚的商人和水手,他们相互交流信息,完全可以从中国航海人那里获得有关罗盘的知识与航海图。航海图在13世纪纷纷出现,与航海进入大航海之前的航海第一盛期不无关系。目前可考的现存古海图是1311年绘制的一幅,标有罗盘方位线和边尺,边尺其实也是“针路”的进一步规范和明晰。罗盘使航海图的制作逐步进入定量制图阶段,为后来的大航海做了基础技术准备。

     

        火药是建立有序新时代的基础

     

        黑火药的成分主要是硝石、硫磺和木炭,中国的炼丹家们在炼丹时不断试验,发现了由药的比例和炉温控制出现的物理化学现象。8世纪的中国即诞生了黑火药配方。

     

        在北宋,已有专门的火药作坊,称为“火药窑子作”,金兵围攻汴梁,李刚曾经下令连发“霹雳炮”,打退过金兀术的一次进攻,后来蒙古大军围攻金朝的汴梁城,金兵也使用了一种“震天雷”。也许是接收了宋金的炼丹军事遗产,后来的蒙古大军是运用黑火药最得心应手的军队,他们一靠铁骑速度,二靠抛石火炮,一路征服了大半个亚洲,而最终的结果,火药连同最早的火器再次传向了西亚。

     

        火药连同火药制造技术传向西亚,应当早于蒙古大军西征。因为在此前的丝路贸易中,火药的主要成分硝已经输入西亚。西亚盛产硫磺,知道硫磺有杀虫灭毒效果,但不产硝石,也不知有硝,在丝路贸易中,硝石引入伊朗,最早作为治疗癫痫病的药物或者作为炼丹的药引。对于火药技术的认识和传播,他们同中国的炼丹士们一样,也有一个“无心插柳”的过程。火药技术一开始也只是用于烟花、爆竹的生产。

     

        火药的西传,一开始用于和平而非战争。不排除原始的火器如弩机火箭、“霹雳火”向西的传播,但一开始多半用于防卫。因为海路上常有海盗,商船不仅需要拥有冷兵器的士兵来保护,还需要备有不容海盗近船的火器。火药和火器的出现具有提高贸易安全程度的作用,同样并非一开始就用于杀戮。事实上,在阿拉伯世界里,一直到阿尤布苏丹统治埃及的时候,也即13世纪上半叶,伊斯兰国家才明确出现用硝配制火药和运用到火器中的记载。从此,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火器时代来临了,战争开始由冷兵器为主转向了热兵器。

     

        在蒙古大军围攻襄阳的时候,特意从伊利汗国所在的伊朗请来“回回炮手”阿里海牙和亦思马因。阿拉伯火器后来居上,成为火药传入欧洲的第二个更直接的源头。14世纪中叶,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都开始使用火药并拥有了自己的铜炮、铁炮,1326年佛罗伦萨制造铁炮和铁炮弹,是欧洲首批制造的金属管形火器,火药与火器制造开始遍及欧洲。

     

        在火药和火器的传播中,欧洲人是从阿拉伯人那里获得初步有关知识的。13世纪下半叶,欧洲出现译自阿拉伯文的拉丁语《制敌燃烧火攻书》,但欧洲人真正学会使用火药和火器,是他们与伊斯兰教徒发生大规模冲突之后。马克思所说的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也就是指热兵器战胜了骑士们的冷兵器,十字军东征之所以后来无力推进,与火药的出现和西亚人的首先使用不无关系。

     

        事实上,火药的发明从一开始就有两条不同的使用路径,和平利用和成为战争的新武器,但在其更多地成为攻伐手段的同时,也轰塌了中世纪的顽固封建城堡,一个看似无序但终归有序的新时代由此开始了。

     

        (《人民政协报》5.15 冯并)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