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7年05月18日 星期四

    知识付费,实用还是噱头

    《 文摘报 》( 2017年05月18日   02 版)

        当下,“分答”“喜马拉雅FM”“得到App”“知乎Live”等知识付费平台渐成气候,问答付费抑或内容付费正悄然取代以往的互联网免费传统,成为许多人的新选择。

        以“分答”为例,打开应用中的“问专家”,便可以看到“健康”“职场”“科普”“法律”“理财”“育儿”等分类以及崔玉涛、李银河等可供选择提问的各领域名人。

        根据规则,用户只要支付相应费用,便可以向平台任何答主提问,对方以60秒以内的语音进行回答,其他用户如果对问题感兴趣,也可以支付1元用于“偷听”。而“偷听”的收入,将被提问者和回答者五五分成,扣除平台的10%以后,其余款项将在每天晚上自动入库微信钱包。

        至于价码,如今早已突破当初规定的“1到500元之间”,尤其是在房产投资领域,更是屡出高价,例如,被奉为“欧神”的欧成效标价666元,北师大房地产研究中心教授董藩则标价1000元,而兼具多重身份的王思聪每个问题标价3000元到4999元。

        有调查报告显示,超过五成网民有过不同形式的为知识付费行为。其中,订阅付费资讯或付费下载资料的人占比最高。

        另一方面,尽管以专业的知识问答起家,但一夜爆红的“分答”还是很快被各路网红占领,八卦、猎奇等娱乐性问答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眼球,甚至成为屡创新高的爆款产品。

        在热门搜索中,“王思聪”位居推荐对象的首位,超过13万人选择将其纳入“收听”列表,而关注点则更多落在他的个人生活上。“自带流量的大V很容易让平台的大方向跑偏,说到底,无非是一场‘粉丝经济’,满足的也就是个好奇心。”32岁的高校青年教师张健对平台上的“明星”并不感冒,他更希望能有一个相对纯粹、安静的知识交流分享环境,“现在社会上的风气很浮躁,许多人在消费快餐文化,却很少有愿意沉下来深入思考的,知识付费同样需要一定的引导”。

        (《北京晚报》5.11 宗媛媛)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