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7年05月06日 星期六

    靠山镜

    《 文摘报 》( 2017年05月06日   02 版)

        靠山镜,在塞北大山里,早先既是社员(村民)家中最重要的装饰兼实用物品,也是日子过得如何的标志。有流行村语为证:俏媳妇能不能娶进门儿,先看屋里有没有镜子照着人儿。这个镜子,指的就是靠山镜。

        靠山镜一大俩小,也称一正二副,正的一米多高,宽七八十厘米,副镜分列左右,与大门、对联形制相似。靠山镜不能照炕,说是照炕人丁不旺,多挂在立在东屋山墙或板柜上,正对里屋门。来人先留神门槛,再抬头,大镜片闪亮,深远,宽敞,气派,顿生好感,这家日子不赖。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我初到塞北插队时,社员家住瓦房的都少,还是草顶檐雀,木窗草纸,土墙泥地。若住瓦房,屋里有红漆板柜,特别是有一组完整的靠山镜,那就是上上等的人家了。用老乡的话讲:好鸡窝不愁没蛋,好镜片自有俏媳妇跟前儿站。山里人评价媳妇,以俏为高,俏含俊、巧、精三意。

        俏媳妇自然有心机,不能隔山买牛,任他媒人口吐莲花,也要探明男方家境究竟如何。请舅爷或谁抽冷子去串门,有如突击检查。掀门帘进东屋,一看迎面墙上黑乎乎,没有时兴的靠山镜,顿时就心凉半截。故此,当年村里就有轮着借别人家靠山镜,或为相亲或为来客人充门面的做法。

        主人自然是舍不得借,说:这镜片精薄儿精薄儿的,风一吹都呼扇,哪是搬来搬去的物件。借家说:还是借了吧,用不两天就还,娶了媳妇,他俩先孝敬你。主人说:你家小孩子又多,猫爪子不闲着。借家说:镰刀在那,伸爪子就削。主人笑道:可别,还指着那些爪子挣工分呢。

        下乡后期,到了1973年,我的房东积多半生之力,终于盖了四间新房。新房须有新气象:两口旧板柜刨一遍,重新刷漆红通通,一放山墙下,一放后墙下,还缺一口,待往后日子缓过来再打。窗户糊新纸,门帘染旧布,炕头贴张宣传画,五洲风云挡不住。一切都不错,就是没有靠山镜,新气象就减了大半。思来想去,还是勒紧裤带咬牙关攒钱买。冬去春来,如何攒得不言,总之蓝布包里有了些大小钱票,可以长出一口气了。但是,要把靠山镜请到家,还有重重路,重重山,不知那是哪一天。

        靠山镜,县城做不了,只有市里新建的制镜厂生产。说是制镜厂,其实镜片是从北京天津进,在这只是分割装框刷漆描图,然后标上本地产。属“二轻”重要产品。

        可惜的是,镜片供应严重不足,靠山镜产量十分有限,分到基层就更少了。为此,就和自行车手表一样,凭“票”买。一个公社供销社,一年也来不了几套,弄张票很难很难。供销社主任是大拿,就得托人盘亲,不知从哪论,能叫上三爷老叔二舅大哥四姐夫,就离票近了一步。有了票,还得等货!一等等俩月,急得房东婶说:等这靠山境,咋比生孩子还费劲!

        靠山镜怕磕怕碰,班车不拉,马车太颠,对如此娇气的物品,只有一个法,人背。将正副镜一并捆牢,用绳系成双肩套,让旁人帮着背上,前胸几道绳扎牢,有如五花大绑,一旦背上就不能下肩,多少里路也要一气赶到。

        一副靠山镜,往事知多少……

        (《人民日报》4.17 何申)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