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7年04月29日 星期六

    以轻松笔墨记录沉重生活

    《 文摘报 》( 2017年04月29日   06 版)
    卢沉自画像

        卢沉先生的夫人是二十世纪杰出的女画家周思聪先生——这位生活中和艺术上的伴侣常年饱受疾病的折磨,于1996年永远离开了她所钟爱的绘画事业。从此,卢沉先生如一个苦行僧一般,慢慢吞食寂寞的滋味,把全部的注意力投射到小小的水墨画幅之中。

        卢沉先生在生命的后半程,因为妻子及自身病症的拖累,几乎一直与逆境相伴。如果细细品味卢沉的水墨小品,其中折射出一种精神灵性,足以向我们传达出难以言表的生活体味。这体味大半是苦涩的。

        卢沉先生曾系统地学习过油画,他一直在思考如何将西方艺术的构成原理融入中国水墨画的创作之中。1987年,卢沉先生独辟蹊径地开设“水墨构成”课程,带领学生开始探求用笔线和墨的块面组合来塑造有构成感的画面。他认为用这种方法创作的中国画,既不同于传统的文人画的样式,也有异于中西融合体的中国画。他曾反复向学生强调:“不要一般化地表现对象,要很有个性地表现对象。一般人要这样,而我偏不这样,出其不意,脱离一般人想法的规律,这样更加有味道。”

        北宋的邵雍在《论诗吟》中曾写道:“炼辞得奇句,炼意得余味”。卢沉先生在水墨人物画创作中对“炼意”是下足了功夫。伴随着他所开设的探索式课程,他的现代人物画题材多取自于个人的日常生活。晨练、消夏、养鸟、畅饮、醉归、等车,皆收入其画中,画面涵盖了极强的生活感,又通过夸张的造型,形成了浓厚的笔墨趣味性。

        一棵大树,只画出中段粗壮的树干,纵贯上下,占据了近二分之一的画面。右侧站着一位年长者,双手呈环形相对,闭目凝神,对着大树运气发功。他微微后倾的身形,仿佛已然触碰到天地之元气,微微有些“醉意”。另外三人,被大树挤挡在身后,各行其是。卢沉先生将题款安置在最左侧,细细长长一条,一泻到底,不但与大树干的粗形成视觉反差,而且与最右侧斜出的细树干构成呼应,加深画面的空间层次。全画以淡墨烘托清晨的氛围,一切景物统照在柔和的晨光中。画家捕捉平凡生活瞬间的心思与画面表现的能力令观看者赞叹。

        然而,这幅看似轻松的作品却隐含了卢沉先生当时的生活状态。他之所以接触这个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颇为流行的社会现象,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有一段时间,他曾有把治愈妻子重症的希望寄托在气功疗法上。看似随遇而安之作却可以窥探创作者人生中的阴晴圆缺。画家背负着一份家事的沉重,睁开艺术之眼,以轻松的笔墨记录下生活的沉重,艺术确是来自真实生活的提炼。

        卢沉先生曾说:“一个人要时时刻刻感觉不痛快,有阻力,有压力,就像毛笔在纸上走。没有阻力,就没有了生命力。当我们时时感觉苦恼,就会摸索着突破,而感觉自己还可以时,就说明停滞了。”他的生活经历印证了自己这段话。

        (《北京青年报》4.21 王建南)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