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7年04月18日 星期二

    当幼儿园“遇上”养老院

    《 文摘报 》( 2017年04月18日   01 版)

        今年全国两会上,关于如何填补老年人精神层面缺失的问题引起许多代表、委员的热议。

        有代表建议借鉴国外经验,在托老所附近设立幼儿园、托儿所,或者托老所和托儿所放在一起,老人可以教孩子唱歌、给孩子讲故事,小孩可以陪老人玩,“活泼的孩子会激发老人内心柔软的地方,孩子也能学会跟老人相处,两个群体在一起肯定会找到不同的乐趣”。

        据了解,这一想法在北京朝阳区一家养老机构里已悄然成为现实。2013年,作为北京市“医养结合”首家试点项目的朝阳区双井“恭和苑”,推行“幼儿园+养老院”的“一老一小”模式。

        入住恭和苑两年的熊斗寅老人说,每次孩子们到来,他都会准时参加联谊活动。他特别喜欢这种活动氛围,“我把它叫作‘一老一小真快活’”!

        在联谊活动中,一名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刚才还痴痴地坐着,听到小朋友齐声合唱《小星星》,突然被唤醒,竟与小孩子们一起用英语大声地唱了起来。

        幼儿教师朱丹说,许多父母反馈,自己的小孩跟老人相处后变化很大,“这种模式让孩子们学会了许多在普通幼儿园里无法学到的东西”。  

        北京大学教授苏彦捷表示:“对于老年人来说最难以抗拒的就是内心的孤独,‘一老一小’模式是一种有效的补充。从人的心理退化角度来说,外部刺激越少,退化就越严重。相反,丰富的刺激可以延缓心理退化。小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同样需要丰富的外部环境刺激。从孩子成长的角度,他们更需要这种代际之间的文化传承,特别是一些经历沧桑的老年人,他们的人生阅历是常人,特别是年轻的幼儿教师不能给予的,但可以通过‘一老一小’的互动得以实现。”

        苏彦捷认为,“一老一小”养老模式要在公共机制保障的前提下,通过好的顶层设计更有效地发挥其独特作用。

        (《新华每日电讯》4.11、12 强晓玲 刘晶瑶)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