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7年04月15日 星期六

    稀世珍宝毛公鼎出土之后

    《 文摘报 》( 2017年04月15日   05 版)
    铭文局部

        陕西岐山县是一个非比寻常的地方。这里的百姓经常在田间地头、村前屋后挖出一些青铜器物,许多价值连城的青铜器就是被他们的锄头刨出来的。

     

        1849年,大盂鼎带来的轰动还没来得及消散,紧接着,第二年,在岐山又出土了一件稀世珍宝。这件稀世珍宝仍是一件大鼎,它的名字是毛公鼎。按照现代诗人郭沫若的说法,毛公鼎的价值“抵得上一部尚书”,足见其珍贵。

     

        价值难以估量

     

        “美国人和日本人两次出高价购买毛公鼎,我都没有答应。现在我把毛公鼎托付给你,不得变卖,不得典质,更不能让它出国。有朝一日,可以献给国家。”当年,叶恭绰在给侄子叶公超写信时如是说。

     

        毛公鼎是西周晚期宣王时的一件重器,因其制作者毛公而得名。鼎通高53.8厘米,重34.7千克,口径达47.9厘米。在其口沿上,竖着两只大耳朵,腹部又圆又深,下有三只兽蹄形的大足,有力地支撑着沉重的鼎身。整体来说,造型浑厚而凝重,其纹饰简洁而古朴,富于浓厚的生活气息。

     

        毛公鼎腹内铸有32行499个字的铭文,是现存青铜器铭文中最长的一篇。其铭文的内容是记载周宣王告诫及赏赐大臣毛公的册命。铭文中说,为了中兴周室,革除积弊,周王册命重臣毛公,要他忠心辅佐周王。不可横征暴敛,壅塞民意,绝不能重蹈先臣违诺王命,官纪不饬,酗酒无度而遭丧国之祸的覆辙;毛公感谢周王所委之重任以及酒食、舆服、奴隶、兵器、玉饰等丰厚的赏赐而铸鼎记事,子子孙孙永远铭记。

     

        毛公鼎的价值难以估量,现在保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被视作该院的三大镇院之宝之一。

     

        山寨版毛公鼎

     

        毛公鼎于清朝道光年间(公元1850年)出土,是自陕西岐山县董家村村民董春生在村西地里挖出来的。后来,宝鼎辗转落入京城著名金石大家陈介祺手中。陈介祺为买宝鼎,几乎花光了全部积蓄,可见他对这个宝鼎的倾心。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他还解读出了鼎内铭文。为了保护宝鼎,陈介祺又特地做了一个山寨版毛公鼎,把真正的毛公鼎暗运到了老家,可谓煞费苦心。

     

        陈介祺死后,这件宝鼎又被他的后代保管了20多年。后来,直隶总督端方瞄上了这个宝物。他以势压迫,最终从陈家买走了宝鼎。说是买,其实跟抢差不多。不过端方很快遭到了报应,他镇压保路运动,被革命军所杀。他死后不久,毛公鼎的主人换成了民国交通总长叶恭绰。

     

        几经周折,该鼎落入巨商陈永仁之手。陈永仁为了换取政治资本,将其送给戴笠。

     

        戴笠是蒋介石的亲信。他对古董向来没有研究,也不打算研究,因而毛公鼎在他手里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竟沦落为香炉,专供特务们销毁文件。千年宝鼎竟然成了香炉,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戴笠死后,毛公鼎划归为国家博物馆收藏。至此,从出土以来就在民间四处流浪的毛公鼎,终于得到了它应有的待遇。

     

        毛公鼎铭文

     

        自问世以来,毛公鼎铭文就为学界所重视。

     

        在艺术上,毛公鼎铭文也极具美学价值,笔法端严,线条饱满,表现了西周铭文高贵典雅、浑厚、圆润、隽秀的风格;布局也比较规整,是金文书法的典范。

     

        清末著名书法家李瑞清说:“毛公鼎为周庙堂文字,其文则《尚书》也;学书不学毛公鼎,犹儒生不读《尚书》也。”意思是,学习书法不学习毛公鼎铭文,就像读书不读《尚书》。可见毛公鼎铭文的书法价值。可以说,在我国书法史上,毛公鼎铭文具有相当高的地位,是学书法者必读之帖。

     

        (摘自《考古发现全档案》一书 胡杨著 工人出版社出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