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7年04月15日 星期六

    英国曾讨论用核弹摧毁英法隧道

    《 文摘报 》( 2017年04月15日   05 版)

        英国“脱欧大戏”近日正式开启。英国《独立报》4月3日披露,最新解密材料显示,对于英国与欧洲大陆重要纽带——英法海底隧道,其实英国人一直“心存恶意”。他们早在这条纽带修建之前,就已经考虑了各种摧毁方法,甚至包括动用原子弹。

     

        丘吉尔设想“水淹大法”

     

        有关修建英吉利海峡隧道的提议由来已久。这条最窄处仅有33公里的海峡,将英国与欧洲大陆分割开来。对于中世纪的欧洲人来说,这条海峡或许不是大问题。但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英国与欧洲大陆的交通不便严重阻碍了新兴商业阶层的利益。

     

        1802年以后,英法跨海隧道的想法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被提出。但政治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乐此不疲地讨论如何建造隧道时,英国军方则在考虑另一个问题:“隧道建成后,如果英法爆发战争,如何才能摧毁这条隧道?”

     

        1914年,时任海军大臣的温斯顿·丘吉尔建议:“必须拿出用洪水淹没这条隧道的方法。”他还提出具体的设想:这条隧道的出口必须在海上,并且与岸上连接的最后一段必须通过一条铁路桥。一旦有变,把这座桥吊起来,就能确保英国本土万无一失。即便有叛国者拒绝吊起铁路桥,一艘小型驱逐舰就能摧毁桥梁。

     

        救盟友还是保自己

     

        转眼到了1949年,随着冷战爆发,苏联红军的钢铁洪流横扫欧洲是当时西方世界普遍的恐惧。有英国高级官员建议,如果在英吉利海峡上建立一条跨海隧道,可以方便英国军队以最快的速度推进到莱茵河一线,对欧洲大陆上的北约盟军进行增援。

     

        这条快速增援盟友的通道还没影子呢,英国就开始纠结“海底隧道会使得自己失去天堑的保护,国防安全受损”。1952年,英国拥有了原子弹。7年后,1959年11月的政府文件中就提及:“核武器的发展使这条隧道有遭到攻击的可能。只要在国防上有必要,这条隧道就能够被完全摧毁。”

     

        此后,英法之间关于海底隧道的谈判一直没有取得什么进展。但英国方面对于一旦隧道建成后如何炸毁它充满兴趣。

     

        认真研究如何炸

     

        上世纪70年代中期,有关英吉利海峡隧道的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关于用核弹爆破隧道的讨论,在英国政府内部也更加甚嚣尘上。在政府内部文件中甚至开始讨论炸毁隧道为什么不能用常规炸药。

     

        1974年2月,英国国防部官员米歇尔·莱吉解释说:“问题在于,根据跨海隧道工程师所说,即便常规炸药爆炸的烈度很高,但因为爆炸威力会分散在整条隧道中,隧道仍很难被破坏。如果在隧道顶部采用预扩孔的方式引爆,有可能导致隧道顶层塌方,塌方体会阻塞整条隧道,但这些塌方体在几天内就可以清除。”他还透露,相关计算表明,如果使用原子弹进行爆破,能100%有效,并且造成无可挽回的破坏。

     

        不过莱吉承认,这个计划也有瑕疵。原子弹将对附近区域造成大范围破坏,甚至导致大量人员伤亡。

     

        也有人认为,如果华约坦克推进到英吉利海峡对面的法国加莱,即便动用核武器摧毁隧道也不一定有用,“华约在海空方面拥有的优势,使他们能通过其他方式发动对英国的入侵。”

     

        根据这些政府文件透露的信息,明显可以看出在“战争打到英吉利海峡对岸时,是否动用核武器炸毁隧道”这个问题上,当时英国人还存在争论。

     

        但有一点是没有争议的,那就是这件事必须瞒着法国人。约翰·康斯坦特陆军准将是英国隧道部队的指挥官。他在英国交通部开会时强调说:“我的建议是英法之间的协议不应包括内置爆破的内容。不过我们必须任命一个国防部的代表,秘密检查我们修建隧道的计划是否安全。”他还告诉隧道建筑委员会的主席:“你应该记得,在海底隧道建设计划里,法国海岸部分有一部分是暴露在外的。如果有必要,可以派遣皇家海军对它进行轰炸。”

     

        经过重重磨难,1994年5月7日,连通英法的英吉利海峡隧道正式通车。英军是否在这条隧道里设下了“秘密毁灭开关”,外界不得而知。

     

        (《扬子晚报》4.7 林爽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