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7年04月04日 星期二

    “要命”的保健品

    《 文摘报 》( 2017年04月04日   01 版)

        3月11日晚,赵明在青岛阳光假日酒店往西的礁石上见到了岳父陈正林的遗体。陈正林曾留下遗书称,“向尚集团(以下简称向尚)坑死我,旅游至今一个地方也没去,产品也没拿到多少。” 

     

        家访:被盯上了

     

        四年前,陈正林和妻子芦杰正在公园锻炼,一个自称王笑笑的姑娘热情地过来打招呼,她自称是向尚的员工,问了他们是哪里人后,向他们要了家庭住址和电话。

     

        陈正林夫妇是河南信阳人。因外孙女出生,他们在2013年搬来青岛租住。推销员喜爱这样的“生面孔”。一位名叫王海龙(化名)的向尚前工作人员透露,没怎么接触过保健品会销的老人掏钱概率高,那种到处领奖品的“老油”,销售员都认识,通常无人搭理。 

     

        没过几天,陈正林接到了王笑笑的电话,“叔,你们在家不?我来看看你们”。这样的主动登门拜访不止一次,王笑笑基本不空手,有时提一个西瓜,有时是一小篮鸡蛋,这些价值不超过20元的日用品很讨陈正林夫妇欢心。 

     

        王笑笑的登门拜访在向尚内部被称为“家访”,主要用于摸清老人是否跟孩子住、家人工作性质,同时,通过观察房屋户型、面积、装修情况,来判断对方的经济实力。

     

        话术:掉入陷阱

     

        很快,王笑笑邀请陈正林夫妇去“开会”领礼品。 

     

        陈正林夫妇不知道的是,老人只要参会,便会成为“攻单目标”。在这类会销上,老人的病情通常会被放大,台上主持人负责“带动”,台下再安插几位老人,只要有一位老人购买,主持人立马对着麦克风大喊,“恭喜这位姨/叔抢到了两盒”。台下销售员也不闲着,会积极使用“话术”说服老人,一般说的是“专家也看了,你身体不好,你看咱这产品多适合你,再等买不着了”。 

     

        据王海龙称,一位向尚邀请来的所谓“教授”其实是体育老师。而那些给老人诊断的“护士”,都是向尚人事部的员工。 

     

        王海龙说,王笑笑的任务,是让陈正林通过购买两盒标价约996元的产品成为向尚会员。之后,陈正林夫妇继续受邀参加“会员免费温泉”活动。

     

        这种温泉两日游,还是为了“攻万元大单”。第一天夜晚主要是泡温泉、拉家常,第二天还是会销。销售员一般说,“你说你两盒都买了,也不差这一箱啊,咱买回去之后吃不了,剩下的你给我拿回来行不行”。大多数老人听到这些话就签了。 

     

        倾囊:搭上老命

     

        如果一个老人消费实力不错,销售员会鼓励老人投“协议”,消费一万元的老人可以预存五万元左右的“协议款”,每年可分红本金的20%,按月发放。如果销售员知道老人家属不同意,会告诉他们瞒着孩子。 

     

        每月开大会发钱,一些未投协议的老人都会被邀请参会,让老人亲眼看到别人领钱,产生羡慕之情。按照王海龙的话来说,“这钱是为了让你更多地去买保健品,拴住你”。 

     

        一位向尚工作人员证实,陈正林四年来共花费97000元左右。对陈正林来说,这是一个大数目。

     

        其实,陈正林并不是一个渴望保健品的羸弱老人,他买保健品是为了给老伴降血压。公司承诺的旅游,更是极大满足了陈正林对自己晚年生活的畅想。因为消费,陈正林获赠西安旅游一人次、云台山旅游两人次、加6600元赠送巴厘岛旅游一人次。但对方承诺的旅游没个准信,陈正林频繁地找向尚寻求解释,得到的答案都是“再等等”“还没轮到你”。 

     

        陈正林开始对自己的选择产生怀疑,他觉得自己“被骗得很深”,最终选择了投海。

     

        (《新京报》3.29 罗芊)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