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7年03月16日 星期四

    避开网络谣言的“坑”

    《 文摘报 》( 2017年03月16日   07 版)

        据保守估计,不久前的塑料紫菜事件对晋江乃至福建紫菜产业将造成近亿元的损失。事实上,紫菜事件仅仅是一个小案例。

        专家指出,谣言的传播遵循一般信息传播的规律,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这可以用一个关于谣言传播的公式来解释:“谣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这个公式指出,谣言的传播,和事件的重要性与模糊性成正比关系,事件越重要而且越模糊,谣言产生的效应也就越大。

        诸多食物谣言,无非是戳中了能够引发广泛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重要性),同时,由于多数人对于食品加工生产的流程不熟悉(模糊性),似是而非的表面现象加上谣言制造者真假难辨的描述,使公众对于这些谣言越传越广,越传越像真的。食品谣言能够大行其道深层次的原因,在于食品安全的信息不对称、不透明、不顺畅。

        可以发现,微信朋友圈里传播的绝大多数谣言的标题都用醒目、夸张的表达以唤起阅读者的恐惧心理。如果阅读者缺乏相关的专业背景知识,很容易被这些“谣言”讯息所迷惑。

        在谣言传播过程中,有一类人的表现更耐人寻味。相对于盲从的民众来说,他们具有一定的辨别力,但他们会试图判断,自己的意见是否与大多数人站在一边。当大多数民众被谣言的洪流裹挟并加入“主流声音”后,清醒的少数人自动选择了隐匿自己的观点。结果,被认为是“主流”的意见越来越强,而属于另类的意见越来越弱,德国传播学家伊丽莎白·诺埃勒-诺依曼称之为“沉默的螺旋”效应。

        食品谣言之所以能在微信上广为流传,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招”的大多是中老年人。中老年人尤其在意健康问题,而且他们的媒介素养和科学判断能力不足,很容易相信食品谣言。

        (《深圳商报》3.11 常舒艺)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