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7年03月07日 星期二

    向许先生约稿

    《 文摘报 》( 2017年03月07日   05 版)

        仰望寥寥星空,我想到一位“跨时代”的老人,他的学术成就,既属于那个时代,更属于这个时代。他,就是许渊冲!

        回想起我与许先生的交往,也属偶然。那是2011年的一天下午,我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来到许家拜访。进门时我想,一位90多岁的老人,曾经有过那么多辉煌的成就,现在应该在安度晚年了吧!但是我错了,他竟然精力旺盛,每天工作六七个小时,经常写作到深夜一点。他思考问题、研究问题,依然头脑清楚,谈起话来声音洪亮,条理清晰。他还在全力翻译《莎士比亚全集》。

        我动了为许先生出版全集的念头。于是我们商定,先出版《许渊冲文集》,为此申报“国家出版基金”,预计出版20余卷。不久我们申报成功,获得100多万元资助。没想到进入工作后不久,我们就发现,许先生创作文字量巨大,光是译文部分,就已经达到1000多万字,构成27卷了。没有办法,我们只好打着“文集”的旗号,先出版“译文集”。

        回忆去许家组稿的情景,让我记忆深刻的事情,还有他的夫人照君女士。她对人温和亲切,一直跑前跑后,边倒茶,边找书,边为许先生大声“解说”。她不断地述说着,许先生老了,耳朵背了,但身体还好。她还说,毕竟是90多岁的人了,他的时间不会很多了,你们有什么需求,赶快让他做吧,能多做一些事情出来,就是给人们留下的财富。听到这里,我的内心中一阵酸楚,几乎落下泪来。

        照君女士也谈到许先生的个性,说他把学术研究看得比生命还重。许先生的名片上印着“书销中外六十本,诗译英法唯一人”。有人会觉得他有些狂妄,不是谦谦君子。在编辑他的文集时,我发现,其实许先生是一位非常讲道理的人,遇事心平气和,见不到半点火气;但在讨论学术问题时,他却主张“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丝毫不要隐瞒自己的观点。

        (《光明日报》2014.10.3 俞晓群)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