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6年11月19日 星期六

    童谣背后的少年英雄

    《 文摘报 》( 2016年11月19日   02 版)

        □王文化

        “牛儿还在山上吃草,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儿去了……”这首登在1942年元旦出版的《晋察冀日报》上的《歌唱二小放牛郎》童谣,传唱至今,讲述了那个将日寇引入我军包围圈而牺牲的少年英雄形象,鲜活地跃动在太行山的记忆之中。

        “太行山上的月光,养育着破村庄,敌人来了,奸淫烧杀,他一心要抢光……可怜我的爹妈死得那样惨,哭也没有用啊,喊天也枉然,只有大家组织起来,打败日本,保卫祖国,才能有家乡。”

        在河北平山县南滚龙沟村,86岁的史林山老人唱起这首当年八路军教他的童谣。1941年秋,13岁的儿童团长闫福华(小名二小)为掩护军民与敌周旋,最后被刺死在山崖,史林山是闫福华伙伴。《歌唱二小放牛郎》的词曲作者方冰和劫夫当时在附近打游击,他们综合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故事,创作了王二小这个复合人物。

        “夏天里,麦穗黄,保卫麦收兵马强。高山顶,小河旁,站岗放哨有儿童团。”这首《儿童团四季歌》说的是,抗战中,在晋察冀等敌后抗日根据地,在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政府和青年抗日救国会的直接帮助下,普遍建立抗日儿童团,教育号召不少儿童参加了支援抗战的工作,站岗放哨是儿童团的任务之一。在残酷的战争面前,儿童团开展了“五不运动”:不给敌人带路;不给敌人送信;不吃敌人的糖;不念敌人的书;不告诉敌人藏粮的地方。

        当年晋察冀根据地到处都活跃着儿童团员身影,涌现出一批王二小式少年英雄,一首童谣背后,融合了许多真实的英雄事迹。

        @新华网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