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6年08月09日 星期二

    门的文化

    《 文摘报 》( 2016年08月09日   05 版)

        中华五千年悠悠的岁月长河,给我们沉淀出了博大精深的文化。门的文化也是如此,它反映到每一件门的装饰物和建筑构件之上。对于大门的粉刷颜色、门簪的雕饰、门环的形制、门钉的数量、门墩的雕刻和大小等诸多方面,每个构件的建造和装饰要求,在各朝各代都有着自己的规定,并形成典制或规范。

        门簪早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它是院落大门上必要的建筑构件。安装在门扇之上,不仅对连楹起固定作用,还对大门起着装饰作用。         

        门环具有开关大门和叩击大门的作用。传说龙生九子,其中椒图就喜欢守护大门。所以门环的形象多是椒图,此外也有蛇、虎等兽的形象。

        门钉除了装饰作用,在建筑上又起到固定门板的作用。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古代中国,门钉的使用也是有等级的,最多为九行。另外在民间也有传说,相传怀孕的妇女在除夕前去摸门钉,有“添丁”之意,是非常吉利的。

        在古代,大门的粉饰颜色代表着门户的等级。如今北京城内常见的民居大门的颜色仍旧延续着以棕色、黑色为主的色调,当然也有大门粉饰上了红色或其他颜色,而一些宫殿庙宇的大门颜色也仍旧延续着红色。

        汉代的《汉旧仪》里说,丞相“听事阁日黄阁,不敢洞开朱门,以别于人主,故以黄涂之,谓之黄阁”。由此可见,早在汉代,红色的朱漆大门就已经是天子皇家的专属了。黄色大门则指宰相府,用“黄阁”借指宰相。《明会典》载,洪武二十六年(1393)规定,公侯“门屋三间五架,门用金漆及兽面,摆锡环”;一品二品官员,“门屋三间五架,门用绿油及兽面,摆锡环”;三品至五品,“正门三间三架,门用黑油,摆锡环”;六品至九品,“正门一间三架,黑门铁环”。同时规定,“一品官房……其门窗户牗并不许用髹油漆。庶民所居房舍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棋及彩色妆饰”。可见到了明朝,大门所涂饰的颜色已经有了条文规定,任何人都不得逾制。

        而在大门的各种建筑构件中,最精美的装饰物便是门墩了。它不仅对大门起固定作用、装饰作用,还逐渐成为了宫殿、庙宇、府衙,甚至是普通民居权力地位的象征。

        北京现存的门墩大多数是清代或民国的遗存。在清代,《大清会典》中对大门的建制有严格的规定,门墩作为细微的大门建筑构件同样也体现着森严的等级制度。王府门前的门墩和达官显贵的门墩与一般平民家的门墩在其高度、厚度、宽度上是各不相同的。如王府大门可以达到0.8米高,而平民百姓只可以0.59米高。

        “文化大革命”中“破四旧”的大规模进行,使北京城内的大量四合院建筑类文物遭到空前破坏。当时有很多居民用水泥把门墩砌住,这种做法也许出于对文物的保护,也许是怕门墩上的雕刻图案使家庭受到牵连,但都起到了保护作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去掉水泥,让门墩原本的面貌重见天日。

        在特殊时期,一批充斥着“革命”思想的建筑构件也应运而生,我们在门墩调查中便发现了刻有“革命”字样的门墩(位于新街口地区,2013年拆除,下落不明)。可以说,在过去的每个时代或特殊时期,门的装饰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从门的各种构件的装饰上也可以反映出当时的时代特点。

        (《老北京的门墩》 清华大学出版社 侯洁 刘阳著)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