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夫翻译裴多菲的《自由与爱情》,即“生命诚宝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这首诗抄录在德文版《裴多菲诗集》一书中,而该书第二页却写着“徐培根”三字。由此留下一段公案:这首译作究竟出自谁的笔下?
殷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年轻的诗人,牺牲时尚不满21岁。
殷夫和大哥
殷夫是浙江象山人,本名徐孝杰。殷夫的父亲徐忠庸有四子,表字中各含芝兰松柏,殷夫的字为柏庭。“柏”与“白”音近,故殷夫常署名为“徐白”,上初中时还曾以此为学名,殷夫另一笔名是白莽,即“徐白这个莽汉”之意,以为自警。
鲁迅、阿英将殷夫的生年记为1909年,经学者王艾村考证,实为1910年。
1920年,徐忠庸去世,在大哥徐培根(较殷夫年长15岁)接济下,殷夫得以继续学业。13岁时,殷夫考取上海澄衷中学,那年全象山县“只有他一个人考上”。
殷夫自幼以大哥为榜样,徐培根当年毕业时也是全校第一,后投笔从戎,曾参加辛亥革命,后在北京陆军大学学习,其间常到北大听课,深受“五四”思潮影响。
1927年1月“宁海之战”后,徐培根得到蒋介石的赏识,担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谋处处长。
1927年“四·一二”政变第二天,殷夫参加了市民大会和示威游行,“亲眼看到”蒋家军屠戮人民,“鲜红的热血洒满宝山路”。不久,殷夫被捕,入狱3个月,差点被枪毙,好在殷夫贿赂了一名狱卒,及时将消息传递给大哥,徐培根营救殷夫出狱。
被捕牺牲
1929年,殷夫在上海,通过创造社找到党组织,在柔石介绍下,结识了鲁迅,殷夫懂英语、德语,此外还在学法语、俄语,鲁迅对殷夫十分欣赏,在交往的1年半中,鲁迅在日记中18次提起殷夫,还给他写了7封信,会面4次。
殷夫一度想去莫斯科留学,但苦于无钱,徐培根去德国前,曾给殷夫寄了300元,殷夫说:“他还可怜我,他自己才可怜呢,我宁肯饿死也不用走狗的钱。”便把钱退了回去。殷夫为此写了《别了,哥哥》,表示“再见的机会是在/当我们和你隶属着的阶级交了战火”。
1931年1月17日,柔石、殷夫等人在上海东方旅社参加会议时被英国巡捕逮捕。罗章龙认为,显然是有叛徒告密。叛徒要么是顾顺章,要么是唐虞。
20天后,柔石等人在上海龙华监狱被害,此时殷夫的大哥还在德国,鞭长莫及。
殷夫的哥哥姐姐
殷夫一生短促,作品不多,但其中充满纯真,为中国诗坛带来一股清新的空气。
至于“生命诚宝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的作者是谁,学者陈漱渝先生曾见过德文版《裴多菲诗集》原件,从字迹看,显然出自殷夫之手。殷夫当时刚学德语,裴多菲原诗最后一句本应为“爱情亦可抛”,却被殷夫误译,以徐培根德语水准,应不至此。
1949年,徐培根逃到台湾,在“国防研究院”担任了12年的上将主任,完成了《国防论》等,被尊为“中国近代兵学泰斗”。
殷夫的二哥徐兰庭早年从军,中年回乡,终老一生,享年70岁。殷夫的三哥徐文达在1949年时任上海江口司令部军械处长,上海解放时,他将库中2万发炮弹交给陈毅市长,获得投诚的待遇,安排在印刷厂工作,1966年后被关押,病死在狱中。
殷夫的二姐徐素云一生从事教育,曾资助殷夫投身革命,殷夫的遗物均由她保存。1950年,在“镇反运动”中,徐素云以“反动地主”的罪名被镇压,她保留的殷夫遗物亦从此散失。
殷夫的大姐徐祝三在改革开放后曾被选为人大代表,102岁时辞世。
(《北京晚报》7.8 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