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坚
我读中学的时候,《邹忌讽齐王纳谏》已被纳入语文课本,这篇短文是从《战国策》中节选的。故从中学时代起,邹忌就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不但敢于进谏,而且善于进谏,邹忌之谏也因了这篇短文,在当代广为传颂。这个邹忌,真诚、睿智,十分阳光。
同在《战国策》中,也记载着邹忌设局陷害田忌之事。因为嫉恨田忌战功卓著,便与公孙闬合计派人“操十金”冒充田忌之人前去占卜,问“三战三胜”的田忌“欲行大事”即谋王篡位是否可行,能否成功。又密使人“执”此“卜者”为人证,坐实田忌企图谋反,使田忌百口难辩,“不能自明”。这个邹忌,狭隘、下作,非常阴暗。
读过《邹忌讽齐王纳谏》而只知邹忌之谏的人更是难以设想,如此阴险、卑鄙之事,竟然也会是那个真诚、睿智的邹忌之所为。历史就这样无情地记载并向后人展示着一个两面邹忌。
人性之善恶,并存于一体,善恶博弈,此起彼落。这种博弈也叫“内心挣扎”。人性之善“起”时就有善行;人性之恶“起”时就有恶行。这种善与恶的博弈,也可以体现为事业心与名利心的较量,哪一种“心”占上风,就会有与哪一种“心”相应的行为出现。这种两面现象,人们通常以“人会发展变化”去诠释,其实,也不妨从“人性”的层面去剖析。
“人性有善有恶”,往往在人的内心挣扎善恶博弈之时体现出来,善多胜恶者,人称君子,或曰天使;恶多胜善者,人称小人,或曰魔鬼。
如此知人,或许会多一分客观真实;如此知己,或许会多一分自我戒惕。
(《解放日报》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