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6年04月23日 星期六

    每周评论

    《 文摘报 》( 2016年04月23日   08 版)

        学术资源讲版权也要讲公益

     

        近期,北京大学官网上贴出了中国知网即将停用的通知,给出的原因是知网涨价过高。媒体调查发现,多所大学的图书馆都曾停用或者试图停用中国知网,原因都是因为涨价。

     

        学术资源是一种权益,尤其是知识产权的保护,已经成为推动和保障现代学术健康发展的基础和柱石。中国知网在谈到涨价原因时也提到,这几年人们的版权意识不断提高,好的期刊资源价格也上涨了,另外,很多资源都是独家的,还有很多高成本的外文资料,一起推高了资源成本。

     

        然而,学术资源更有一种公共属性,尤其对那些接受纳税人投资进行科学研究的研究者来说,更有必要保证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够成为社会公共知识资源,保证公众能够自由方便地利用这些科学成果。

     

        因此,在尊重知识产权和不违背版权法的前提下,增强学术资源的公共性,保障学术资源的无障碍传播,不仅是推进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尊重和保障公众信息权利的体现。中国知网涨价确有其自身的理由或苦衷,政府部门和科研人员有必要探索多种路径,维持学术资源获取的开放性和公正性。

     

        (《光明日报》4.20 肖罗)

     

        更名与复名不能靠拍脑袋

     

        徽州改名黄山已近30年,但这些年,一直有不少人呼吁黄山恢复徽州的地名。

     

        对于有故事的城市来说,地名起着黏合剂的作用,它能帮助人们构建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但令人遗憾的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有一些地方抛弃了先人留下的地名,轻率地实施了“更名工程”。

     

        从文化的角度思考,如果在黄山和徽州之间做选择,喜欢徽州的人可能更多。但是,一个城市的更名和复名,毕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更名以来,当地一直以“黄山”为名展开招商引资、形象宣传等工作,这也是一笔无形资产,如果就此彻底舍弃,实在太可惜。而且地名“复古”还会产生巨额的经济支出,仅更改公章、牌匾、地图、证照等费用,就不是一笔小数目。

     

        诚然,“徽州”这两个字承载的,是一种独特地域文化,是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合。但很多年轻人是在黄山之名下成长的,对他们来说,对“黄山”同样有一种文化情结。

     

        在地名更改的问题上,必须慎之又慎,无论复与不复都应充分论证,不能再跟过去一样“拍脑袋”。

     

        (《新华每日电讯》4.19 毛建国)

     

        住宅土地使用权续期,收费是否合法

     

        温州部分住宅土地使用权续期需缴纳高额土地出让金,虽被温州国土资源局指称“误读”,但仍持续引发讨论。这个问题涉及所有家庭的主要财产权能否得到长期保障。

     

        温州做法虽被“误读”,但体现了以房产交易价为基准按比例征收的思路。从目前的情况看,住宅土地使用权到期后需缴纳一定费用才能办理续期是普遍办法,而按照青岛、深圳以地价为基准的模式,业主负担相对较轻,按照温州以房产交易价为基准的模式,业主负担较重。

     

        但是,住宅土地使用权续期首先要厘清的,不是负担孰轻孰重,而是收费是否合法。根据物权法条款,“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限届满的,自动续期”,这一表述赋予了无偿续期的解读空间。而按照物权法条文解释,“续期的期限、土地使用费支付的标准和方法,由国务院规定”。这明确表明续期需要支付费用,而制定权不在地方。

     

        要摆脱法理方面将面临的挑战,住宅土地使用权续期的规则制定权理应收归国务院而不能任由各地自行解释。而依据新法优于旧法原则,物权法法则必须予以尊重。

     

        (《京华时报》4.20 徐立凡)

     

        孩子不该是娱乐节目主角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一纸“限娃令”,让各大卫视一时间炸了锅。尽管已经签下高达15亿元的招商总额,但《爸爸去哪儿4》将不会再制作播出的命运似乎已经注定。对此,社会舆论报以的多是支持和点赞。

     

        尼尔·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中阐发了一个重要命题:印刷媒介及其文化产生了童年概念,而电视媒介及其文化瓦解了儿童概念,它正在导致美好童年的消逝。从这个意义上说,真人秀节目给“星二代”们提供了一个展示平台,但附着其上的却是大人的行事规则和复杂的利益纠纷。商品经济的逻辑设定,很容易滋生出一种不公平,那就是普通孩子难以触及的种种光环,在明星子女那里却唾手可得。这显然无益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和主流价值观的正向传递。

     

        文化领域固然讲究百花齐放,但任何文化产品包括娱乐节目都必然要对社会意义有所担当。对卫视来说,一时半会儿的收视率不是第一要考虑的,作为大众媒体,必然有引导舆论、成风化人的职责使命,即便完全出于经营考虑,一味迎合受众对自身价值的贬损也相当致命。

     

        (《北京日报》4.20 张砥)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