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6年04月23日 星期六

    寻访藏书楼

    《 文摘报 》( 2016年04月23日   01 版)
    原楼移建后的爱日精庐

        星移斗转,世事更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步伐加快,藏书楼已与现代人们的生活渐行渐远。年轻的一代,对藏书楼已无多少形象感觉,只是从字面上获得些许肤浅认知。那么,存世几百年的藏书楼,如何在当下得到传承和弘扬,将带给人们更多的思考。

     

        老子为儿子盖书楼

     

        无论是中国文字史还是文献史,甲骨文的发现都是一件重要的事,而研究甲骨的专著不能不提孙诒让的《契文举例》。

     

        孙诒让的藏书楼名叫玉海楼,这个书楼是他父亲孙衣言买地建好后送给他的。中国古代书楼正确的递传方式都是藏书人为了更好地贮藏善本而盖起书楼,待其去世后再由儿孙继承,以此来代代相传,很少有人专门给自己儿子盖个藏书楼。

     

        而有意思的是,孙衣言不止有一个儿子,而且孙诒让也非长子,然而他却给这个二儿子专盖了一座书楼。现在不知道孙衣言在给二儿子建楼之时是否在家中力排众议,总之这个儿子真是争气,没有辜负为他建起的这么一座大书楼。

     

        十余年前,我曾来访过玉海楼,当时就惊异于此楼的宏大以及保护的完好,再到瑞安之时,又专门安排出时间来再去看看今日的玉海楼。

     

        眼前的玉海楼跟我十几年前所见到的情形几乎一模一样,我在院内沿着一间一间的房子一路细细看下来,感慨自己财浅力薄,也没有福气让谁来掏钱专门给我盖一个藏书楼。

     

        夫妻同享藏书乐

     

        古代藏书家中,夫妻有此同好者并不算多,名气最大的当然是赵明诚和李清照,明代则是钱谦益和柳如是,入清则有张蓉镜与姚畹贞,而张金吾与季景和也是一对共同爱书的神仙眷属。

     

        我十几年前曾到常熟去寻找过张金吾的爱日精庐,可惜在我到达前的四个月,爱日精庐被拆平了,后来无意中得到消息,爱日精庐在常熟的梅里镇重新建了起来。

     

        现在这处新建的旧居处在梅里镇政府大楼附近,旧居新的名称叫“梅里历史文化博物馆”。我从常熟市打车来到梅里镇,很容易地就找到了这个博物馆。从外观看,爱日精庐比我想像得大许多,长长的一排房子,这样的建筑风格,跟我印象中的江南民居,反差很大。院中有“张氏爱日精庐”保护标牌,后面刻有“爱日精庐,原位于虞山镇西门大街,系清代张仁济及子张海鹏、孙张金吾之藏书处。现存建筑二进,保存完好,2008年迁建于此。”复建之爱日精庐即立于院中,为两层木结构,据称,此楼为原楼移建,每块木头都是原来的。

     

        郑樵的夹漈草堂

     

        郑樵是典型的藏以致用的藏书家,一生写了许多的著作,按他自己的说法,用时三十多年,写出了五十部书。在他那个时代,郑樵写的第一部有影响力的书名叫《诗辨妄》。这部书受到了大儒朱熹的赞赏。

     

        传说朱熹当年专门到福建的莆田来拜访郑樵,而且寻找郑樵的途中也费了一番周折,因为郑樵的著书之处在大山里面。而郑樵见到朱子之后,以“四白”来招待他,这“四白”就是白豆腐、白生姜、白小蒜和白盐。历史上对这段传说大书特书,几乎成了著名的典故。

     

        郑樵故宅遗址位于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白沙镇的广山村(霞溪村)林边组。从白沙镇东行十余公里,进入广山村,在村北找到了广业书院的旧址。然而夹漈草堂并不在村内,是在村对面的大山顶上。夹漈山离广山村有十几公里的路程,出村不远,车就开始爬山,道路很窄。从上山到下山总计一个多小时,没有遇到任何的行人和车辆。开到路的尽头,我看到了路旁的夹漈草堂石牌。

     

        夹漈山山顶很是平整,大约有十几亩大小,在靠山根的位置,有一处建筑,门楣上写着“郑樵纪念馆”,左右各立着一块文保牌,左边写着“夹漈草堂”,右边则是“夹漈遗迹”,门楣两边的对联为草书:“通志一编为世重,青山万古以人名。”

     

        院内是L形建筑格局,中间是正房,两侧则为开间式。正房的门楣上写着“史学流芳”,两侧的对联为:“三十年力学不下山度量包罗天地,五百部著作曾诣阙精神贯彻古今。”这幅对联写明了郑樵在此用三十年时间写《通志》的经历。进入正堂,正中悬挂着郑樵的画像,左右两侧的墙壁上同样是挂着郑樵的对联。这趟山上之行,让我体会到了八百年前朱熹来此拜访郑樵是何等的不容易。

     

        给藏书楼增加“保护神”

     

        近年来,经过有识之士的大力呼吁,大家逐渐明白,藏书楼是老祖宗留给后人的宝贝,是文化前贤苦心经营的传播书文化的主要场所,不但要禁止任何野蛮无知的拆除、损毁,而且应列入保护名录,竖碑明示,加以妥善保护。目前,有的藏书楼作为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的被列入省级甚至国家级的文物保护单位。这等于从法律层面上,给藏书楼增加了一道“保护神”。

     

        有的地方,如宁波天一阁、南浔嘉业堂等藏书楼,不仅得到善护,还扩大地盘,加固围墙,形成一个对公众开放参观的重要人文景观。

     

        (本版选自《文汇读书周报》4.18 金久超 韦力 韦泱)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