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6年02月16日 星期二

    老北京“东富西贵南贱北贫”的由来

    《 文摘报 》( 2016年02月16日   05 版)

        老北京有“东富西贵南贱北贫”的说法,这句话简单明了地概括了老北京人群分布的特征。富和贵咱们老喜欢搁在一起使,其实二者区别挺大,有钱的可以称为富,有身份的才能称之为贵。同样,贱说的是“地位低下”,而贫就是穷,穷不见得就贱,所以贫贱也不能混为一谈。

     

        东边富裕,起码有两点是最直接的证据:第一,北京的漕运都集中在东面。粮食运来了得有地儿放啊!所以东城的粮仓非常多,比如海运仓、新太仓、禄米仓,朝阳门内保存下来的南新仓等等。我们再看北京东边的城门,朝阳门,元代的时候叫齐化门,是京城九门里运粮的门。东直门,元代叫祟仁门,早先它的功用主要是走木料和砖瓦的,所以东直门也叫“木门”。

     

        因为修建北京城的很多材料都是通过京杭大运河运过来的,在老北京有一种说法叫“漂来的北京城”,别的不说,咱就说紫禁城,当年明朝永乐年间修建紫禁城的时候,用到的大木料大多是来自云贵川一带,用到的给皇宫烧砖的土大多来自山东。您看看,要是没有这两座城门,北京城都盖不起来。

     

        老北京形容一个人有钱,有这么一句北京话大家耳熟能详,叫“头顶马聚源,脚踩内联升,身穿瑞蚨祥,腰缠四大恒”。现如今前三样您还能见到,唯独“四大恒”没有了,所谓“四大恒”就是当年在北京城里首屈一指的四家带“恒”字的钱庄,有钱有身份的人都以能用上“四大恒”的银票为荣耀。凑巧的是,这四家钱庄都集中在东城,除了恒源号在当年的东四牌楼东边以外,其余的三家都在“大市街”,也就是东四南北走向的这条大街。可以说东四是清朝名副其实的“老北京金融街”。

     

        西贵,这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一说到王府、贝勒府扎堆的地方首推什刹海,最起码不下十座,至于说为什么王府扎堆西边,我听过这么一种说法,第一,西边离皇宫近,进宫商议国事方便;第二,北京城的地图如果您从中轴线一对折,水面都在西边,前海、后海、积水潭、北海、中南海,有水景色就好,这么好的地方肯定得紧挨着皇上家的亲戚住了。

     

        北京城过去还有一句老话,叫恭王府的房,豫王府的墙。意思是说,一个人做事不规矩,老是想超越自己的本分。

     

        那恭王府的房和豫王府的墙,怎么就不本分了呢?

     

        游览过恭王府的人都知道,恭王府最气派的建筑名叫锡晋斋,这座房子,从支撑的柱子,屋檐下的雕刻,还有大厅里的隔断,都是金丝楠木的,处处都是仿照着故宫宁寿宫而建的。这是什么概念啊?给您打个比方吧:太和殿里边正中间的龙椅,就是金丝楠木的,你一来仿照皇上家的装修风格,二来选用皇上家的装修材料,不要你命要谁命啊?

     

        恭王府的房子是和珅自己偷偷逾制建的,豫王府的墙那是皇上下令给改的。豫王多铎,是清朝最早的八个铁帽子王之一。到了第四代豫王,已经是清朝乾隆年间了,据说这位王爷好下棋,和乾隆皇帝是一对棋友。有一次和乾隆十局定输赢,结果最后还是下了个五比五,乾隆皇帝一高兴就想赏点什么,赏别的王爷府都有,得了,把你家的墙加高三尺吧!由打这儿起,豫王府成了北京城围墙最高的王府。20世纪初,豫王府被卖给了美国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后来,美国人拆除了王府的建筑,把这里建成了一座医院,这就是如今的协和医院了。

     

        南贱,顾名思义说的是老北京南城的居民身份地位比较低贱。要说生活最苦的有这么一群人,都集中在一条臭水沟边上。

     

        这条沟就是龙须沟。咱们都说北京城的中轴线是一条龙脉,龙得有龙须啊!所以您看龙须沟的位置,正好是龙的须子。

     

        龙须沟最早其实是一处风景宜人的地方,明清时期,龙须沟甚至是北京人清明节踏青出游的好地方,到了清末民国的时候,龙须沟因为疏于管理才成了一条臭水沟,从此龙须沟变身龙蛆沟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我在一次采访话剧《龙须沟》的老演员郑榕先生的时候,老爷子说了一件亲身经历的事情。为演好话剧,老先生去龙须沟体验生活,有一回正好赶上下大雨,老爷子说,当时眼看着水就漫进了院子,然后上炕、上桌子,等水退去了,满炕满桌子爬的都是大尾巴蛆。

     

        南城除了穷苦人多还有就是“三子”多,哪三子呢?戏子、窑子、举子,举子多自然是因为南城会馆多,会馆就相当于现在的驻京办,那个时候有这么一句老话叫“臭沟开、举子来”,什么意思呢?因为老北京清理下水道都是在春天,因为天暖和了,臭淤泥都解冻了,而这个时候也是各地的举子们进京赶考的时节。

     

        一说到南城妓院的聚集地,我想没有人不知道八大胡同的。现在的韩家胡同就是其中的一条,这条胡同在全盛时期云集了二十多家妓院,而且还是以“相公堂子”出名,“相公堂子”就是老北京的男同性恋场所。当时的妓院不光有妓女,也有相公。据说相公不光要长得眉清目秀,说话的声音都是细声细语的。

     

        戏子聚集南城也是有历史原因的,清朝实行兵民分居,在旗的旗人住内城,不是旗人的住外城。内城不允许娱乐,所以老北京的戏班、戏园子都聚集到了南城。旧社会一说戏子,都带有鄙视的口吻,因为学戏的人出身不高,而且文化有限,但是现在今非昔比了。

     

        北贫是为什么呢?按说老北京北城那是正黄旗和镶黄旗的地盘,地位不低了,可是到了清末的时候,这些遗老遗少们断了钱粮,就只能靠变卖家当过日子了,所以就越来越贫穷,因为他们倒卖家当还催生出了一个行业——打小鼓的,他们专去北城,为什么啊?因为他们不是普通收废品的,只收古玩,他们知道北城大户人家里有货,而且为了脸面又不好意思拿到街上去卖,一听见打小鼓的就叫进家里卖。您说他们穷吗?那是真穷。但人家身份在旗,即便穷也不能说人家低贱,这就是北贫的由来。

     

        (《街角的老北京》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卢文龙著)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