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6年02月16日 星期二

    法治是愈合社会创伤的良药

    《 文摘报 》( 2016年02月16日   02 版)

        含冤被羁23年后,陈满终获自由。这一消息令人欣慰也让人振奋,但其中仍有太多遗憾、教训乃至愤懑。

        比起呼格吉勒图等冤死的人来说,活着出狱的陈满是幸运的。尽管苦涩沉重,但我们还是从中看到希望。陈满说:我心里有个声音一直在说,明天我一定能够胜利的!这让我想起前不久枉坐冤狱13年,同样被无罪开释的“巧家投毒案”苦主钱仁风。这位满心凄苦的弱女子告诉人们,在那十几年中的日日夜夜,她都在心里提醒自己是冤枉的,不能放弃每一个申诉机会。

        这就是希望的力量。这样的希望,来得何其不易!它是这些年来民众法治意识觉醒和中国法治建设进步的结果。要让这样的觉醒和进步持续下去,更有赖于国家法治的进一步完善,以及包括司法人员在内的全体国民法治观念的进一步增强,使之成为民众对法律秩序所内含的伦理价值的信念与信仰。

        这些年来,随着佘祥林、滕兴善、呼格吉勒图、钱仁风等冤案的昭雪,我们看到其中存在着一些令人吃惊的相似与雷同,那就是公安侦查环节中存在的违法办案情节,而且这些违法办案情节又在后来的起诉、审判环节被轻易放过。据报道,陈满案存在3大疑点:作案时间蹊跷,作案动机模糊,作案证据灭失。而当时办案人员却对此视而不见,不但没有依法排除那些靠刑讯逼供获得的非法口供,反倒单凭那些口供就对陈满定罪,真是令人不寒而栗。

        在漫长的23年里,陈满没有一天放弃,陈满的家人也没放弃,律师和相关法律人群体也在持续不断地奔走呼号。为什么直到2015年2月10日,最高检才向最高法提出抗诉?而这个“罕见抗诉”的背后波澜,究竟如何汹涌滔滔,更是意味深长。

        陈满表示要“忘掉仇恨”,这样的心态和姿态值得点赞。就像曼德拉走出监狱后所说,“若不能把怨恨留在身后,那么其实我仍在狱中”。从社会和国家层面说,我们要时刻警醒,唯有法治才能确保包括司法人员在内的所有人的安全。唯有法治,才是愈合一切社会创伤的良药。

        (《中国青年报》2.3 朱达志)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