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6年01月26日 星期二

    跟着梁先生逛大栅栏

    《 文摘报 》( 2016年01月26日   05 版)

        本文作者陈愉庆,系“陈梁方案”提出者之一陈占祥之女。

        父亲刚来到北京时,梁思成先生曾亲自驾车同父亲去前门或琉璃厂。跟父亲和梁先生一起逛前门和大栅栏,是我一生中清晰而快乐的记忆。

        梁先生带我们逛大栅栏。在劝业场走马观花地走了一圈,就匆匆离开了。走进“六必居”后,却流连忘返。

        “大雅大雅。”父亲赞不绝口,“一个卖酱菜的店铺,能有如此韵味,这就是文化的力量。‘六必居’这三个字真是严嵩手迹吗?”

        梁先生说:“不可考,民间传说而已。这里的每一家店铺,都有数不清的传说故事。别人的国家才一百多年历史,我们一个‘六必居’就四百多年历史。” 

        店铺中大大小小酱缸一律是青花瓷的,每个瓷缸上都烧有“六必居”三个大字。店铺里干净整洁,一尘不染,瓷缸上扣着锃光瓦亮的玻璃盖。父亲买了两小篓螺丝转儿和八宝酱菜。我至今记得那盛酱菜的小篓子上封着一张写有“六必居”字样的红纸。

        父亲说:“仅这笔酣墨饱的‘六必居’三个字就已经把人镇住了。古老的青花瓷,拙朴的小篓子,一方艳红的封纸,素雅中跳出一朵亮丽。这种美学品位,看着似不经意的素面朝天,其实‘不经意’中有深不可测的文化积淀。”

        “内联升”建于咸丰三年,也是一家百年老店了。店门前红柱黄瓦,描金绘彩,与“六必居”典雅素净的风格迥然相异。梁先生说:“最早的店主叫赵廷,开的是家‘朝靴店’。取名‘内联升’,即是平步青云、连升三级的意思。朝中官员对‘内联升’趋之若鹜,老板生意如日中天。”父亲说:“这就对了,他的店铺装潢和他的‘内联升’风格完全协调,俗艳到极致也是一种美。”

        到了“瑞蚨祥”绸缎庄,我问父亲:“什么叫‘瑞蚨祥’?”我只认识半个字,那就是“蚨”字左边的那个“虫”字。“为什么卖布的商店里要有一个大虫子?”

        “大虫子?”梁先生哈哈大笑,指着“瑞蚨祥”的大门匾说,“你说对了,蚨是古时候传说的神虫,一母一子。孩子如果要飞远了,母亲就把自己身上的血涂在它身上。这样,不管孩子飞多远,永远都不会忘记回家的路。古人把蚨比喻成铜钱。瑞呢,就是多的意思。祥呢,当然是吉祥,是好的意思。你说说,‘瑞蚨祥’是什么意思?” 

        “就是多钱好呗!”

        梁先生大笑起来,并告诉父亲,天安门前升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就是由“瑞蚨祥”提供的布料。

        傍晚时,父亲邀梁先生去“便宜坊”吃烤鸭。梁先生说:“没吃过大栅栏的小吃,就不算来过北京。咱们今天就在小摊上吃个酒足饭饱。”

        我记得那是一辆有轮子的车子,中间的方玻璃罩子里,放着砧板、各式调料和羊肚。罩子外侧有一口冒着蒸汽的大锅。大家坐在玻璃罩四周的条凳上,就着跟前一尺来宽的“桌面”,在一盏“嘎斯灯”下吃起了老北京的爆肚。

        吃着爆肚,喝着“二锅头”,梁先生和父亲讲起了大栅栏。梁先生说:“大栅栏原名‘廊房四条’。明清时代,为了京师重地的治安保卫,重要的胡同口都设有木栅栏或铁栅栏。有达官贵人居住的胡同,夜间不但铁栅栏关闭,还专门有兵丁值班守夜。清顺治年间,光是栅栏门就有1755座。‘廊房四条’在清朝时已发展为一条很繁华的闹市街,为防匪盗滋事,修了一座极大的栅栏,被称为‘大栅栏’。”

        (《多少往事烟雨中》人民文学出版社)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