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黏度增高会增大发生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张明宇对血黏度高的早期症状给出权威解释。
晨起头晕 某些情况下,早晨起床时,人血液黏稠度高的话,易伴有头部昏沉等现象,多见于中老年人。这一症状可在进食早餐后、饮水后缓解。
午饭和晚饭后犯困 吃完饭后犯困,是由于消化食物使大量血液流入胃肠血管,导致大脑血液减少所致。正常人也会有此症状,但血液黏稠或有脑动脉硬化的人,这种困倦发作相对频繁且难以缓解。
口唇发绀,干活气短 有些人的嘴唇会发绀(呈青紫色),且稍微进行体力劳动,就会出现气短等症状。这类人群一般血液黏度高并伴有红细胞增多,应注意是否同时伴有心血管和肺脏的病变。
时常看不清 很多疾病都会导致阵发性的视力模糊,但从临床观察而言,这一症状和颈椎病、脑血管疾病、眼部本身疾病的关联更大。
张明宇强调,很多患者血黏度变高时不会出现任何症状,即使发现上述症状,也不代表是特异性的改变。建议高血压、高血脂患者以及吸烟或45岁以上的男性等高危人群,最好定期体检,监测相关血黏度指标。以上人群在生活上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调整:
首先,适当多喝水。如晨起后、吃饭前1小时和就寝前。但心脏、肾脏不好的患者,饮水量要适当减少。
其次,要合理饮食。少吃动物内脏、脂肪及油炸食品,饮食宜清淡,粗细粮搭配。多吃能“稀释”血液的食物如山楂、洋葱、柠檬和海鱼等,降低血黏度。
最后,要戒除烟酒。吸烟会影响血液循环,减少血流量,降低血流速度。大量饮酒会损伤肝脏,影响其对脂质等的代谢,从而增大血黏度。坚持锻炼也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黏度。
(《生命时报》12.18 郗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