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批评”还是“生态批评”
代讯在2015年第11期《学术月刊》上说,英美生态批评不是一个纯粹的文学批评流派,而是生态社会政治运动的组织部分,创立伊始就跨越了文学与自然科学。近期,美国学者认为“环境批评”优于“生态批评”,主张以前者取代后者,环境包含了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主要凸显的是人而不是生态的意义。这种观点代表了英美生态批评内部对于激进生态主义的反思与批评,意味着生态批评哲学基础的某种变动和话语框架的调整。
文物保护应平衡公益与私益
王云霞、胡珊辰在2015年第6期《武汉大学学报》上说,文物是历史之见证,也是重要的文化资源,承载着公共利益。因文物保护而对私人所有权进行限制的理论和制度普遍存在。但要求一部分人为全社会共同利益做出特别牺牲而忽视其正当权益,将导致公益与私益的失衡,违背现代法治的基本精神,偏离文物保护的根本目标。我国文物立法应明确对私人所有权限制的补偿,对受偿主体、补偿范围和补偿方式做出规定,引导所有权人更加科学合理地利用文物,平衡公益与私益,实现文物保护与私权保障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