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东北三省的经济增速位列全国后五位。今年4月初,李克强总理在东北三省经济形势座谈会上给三省下了军令状。年底将近,东三省会交出怎样的答卷?
2015年,东三省同时下调经济增长目标,吉林省目标为6.5%左右,黑龙江省、辽宁省的目标为6%。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三季度经济增长数据,吉林省、黑龙江省、辽宁省经济增长率分别为,6.3%、5.5%和2.7%。
在居民收入方面,对比2014年、2015年两年来分季度的收入增长率,东三省的居民收入增速自2014年第四季度已经完全低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2015年仍为下降趋势,没有放缓的迹象。
无论是哪种角度来诊断东三省的经济状况,工业、民生等不同方面都出现了问题。
李克强总理曾提出,要用创新唱响东北经济。对此,吉林大学经济学院赵新宇教授给出自己的见解。
东北的产业结构调整是必要的,但要想清楚怎样调整。产业结构调整要符合自身情况,符合自身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政策优势。东北三省自20世纪初以来,就逐渐成为工业基地,不可能、也不必要调整得和别的省份一样。如果急于拉动GDP,要数字上的增长,就会使东北经济重新回到依靠投资、依靠生产的老路上去。
东北的创业创新主要是在企业内部。这是由东北的产业结构决定的,化工企业、制造业,这些行业的创新必须依靠着化工厂、机械厂、汽车厂才能够开展起来。这与沿海地区搞互联网创新、消费模式创新是有区别的。
长期以来,东北三省是全国自然资源的输血省份。东北区位上优势不明显,如果在政策上再没有吸引人的地方,想振兴东北,就成了一句空话。
现在都在谈东北的人口流失,呼吁东北人坚守黑土地,这是本末倒置了。没有优越的条件,谁会留在东北?我们不应该考虑采取什么样的政策让人们愿意到东北来。深圳之所以是特区,不仅仅是区位特殊,更是因为政策特殊。
同样,想要振兴东北,就需要一个和当年深圳、海南一样的有差别的政策,它可能是一个良好的移民条件,可能是优厚的科研人才的待遇,当然也包括足够的财政支持——所有的政策和待遇都需要资金的支撑。假以时日,东北必然会振兴。否则,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链接
近日,《中国青年报》一项针对2279名东北人的调查显示,67.0%的受访东北人赞同东北人“有闯劲、有韧性”的精神有利于创新。但也有62.7%的受访东北人认为,在东北创新创业并不太容易得到支持。
调查发现,32.6%的受访者大部分时间在外地工作,偶尔回家。31.9%的受访者明确表示不愿意回到东北生活。56.5%的受访东北人认为收入低、发展慢是主要原因,36.9%的受访者指出东北现有产业业务单一、自己没有用武之地,29.9%的受访者感觉东北官僚气息浓、办事难。
在黑龙江一家银行工作的武学新表示:“毫不客气地说,东北地区的规则和服务意识,不管是政府部门还是餐馆商铺,都是非常差的。我身边有的同事都是领导安排进来的,很多人实际上没什么工作能力。”在他看来,如果一个社会没有彼此成就、互相认可的氛围,对每个人尤其是年轻人来说,很难成功。
(《中国青年报》12.3 孙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