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5年10月24日 星期六

    难忘的巴金身影

    《 文摘报 》( 2015年10月24日   06 版)

        1979年初夏,我第一次惶恐又兴奋地走进了巴金办公室。从此,直至2005年巴金去世,26年中,除去每日必回的自己的小家,武康路113号巴金的家,是我去得最多的家。一个个巴金身影,时常出现在我的眼前。

        第一次走进巴金的家,是一个夏日。那时,我供职的新华社上海分社,还在南京西路西康路口。一路日晒,加上挤车,到了巴金的家,已热得不行。然而,踏进113号的大门,只见绿树婆娑,蝉儿欢鸣,微风吹来,一下凉爽了许多。巴金不在底层的会客厅。他的女儿小林说:“爸爸在三楼,你上去吧。”“蹬、蹬、蹬”,我踏响了楼梯。一路上去,只见走道上、楼梯的拐弯处,堆满了书。到了三楼,更是一惊:全部是书。

        但见,在密密的书林中,巴金正吃力地踮着脚,从书架上取书。我赶忙上前,说:“我来,我个子高,我来拿。”巴金露出笑容,说:“你来啦。不用帮忙。你不晓得我要拿什么书。”巴金的脚边,已经堆了一尺多高的书。我问道:“巴老,您拿这么多书做什么呢?”他头也不回地说:“做善事。”我没有听懂,问道:“什么善事?”“就是人死后的事,也就是身后事吧。”他解释道。

        关于生与死,巴金想得明明白白。年轻时,他就撰文表述:“没有一个生物是不乐生的,而且这中间有一个法则支配着,这就是生的法则。”什么是生的法则?巴金说道:“就是互助,就是团结。人类靠了这个才能够不为大自然的力量所摧毁,反而把它征服,建立了今日的文明。”

        从此,穿着一件旧蓝色卡其布中山装,踮着脚尖,费力地从书架上取书的巴金身影,留在了我心里。

        上世纪80年代初,巴金患了帕金森氏病。随着年岁的增长,这个病越来越严重,手脚不便,说话困难。写字时,手抖得非常厉害。在一张一尺来宽、不到三尺长的小桌上,巴金完成了《随想录》的写作,为《巴金译文全集》写了10篇《跋》,撰写了大量的怀念友人的文章。

        每一次,站在他的旁边,看他写字,心里就疼,眼眶发红:只见他,抖抖地抓起笔,握住了,又掉下去,反复好多次。好不容易握住了,笔尖在纸上,应该要写一竖了,可竖不下去,老是往横里去;要写一横了,出来的却是捺或撇。有时候,写着写着右手不动了。他叹了口气,就用左手去推右手。写一个字,都要费很大的劲。

        记得是1998年的春节,我去看他。只见他脸色灰黄,坐在轮椅上。他告诉我:“我发病了,两次休克。”我心里沉甸甸的。临走,他说:“送你一本书。”是新出版的《巴金书简》。他打开书,看到扉页处有一点点撕破的地方,便说:“换一本吧。”家人重新拿来一本,巴金又说:“要精装本的。”随后,他动了动身子,慢慢打开书。家人说:“就不要签名了吧。”我也劝阻:“就不要签名了吧。”但是,他不语。顿了顿,说:“好吧。就签一个名。”家人在轮椅上搁上一块板,拿来了笔。巴金俯身,双手抖抖地握住笔,终于写出“巴金”两个字。巴金像完成了一项艰巨任务,轻轻舒了口气,靠在轮椅上,露出了笑容。

        (《解放日报》10.15 赵兰英)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