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5年10月24日 星期六

    艺术工作就像头顶一碗水走路

    《 文摘报 》( 2015年10月24日   06 版)

        奚美娟,1955年生于上海,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她成功塑造了各种不同性格命运的母亲,她常说:“表演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别人看到,在你塑造的角色里,有一种文化涵养所赋予的魅力。”

        我是在20世纪50年代成长起来的,那个时候的上海,普通话推广得还不是特别广泛。我一开始还以为上海戏剧学院就是上海戏曲学校(戏剧和戏曲在上海话里是同音的),当时报考上戏,我以为是去唱京戏的,真是误打误撞入行。

        迄今为止,我演过五六个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艺术作品。我最大的体会是,我在塑造角色的同时,也在她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相辅相成、互相作用。记得当时拍陕北“治沙女杰”牛玉琴的时候,听剧组说牛玉琴可能过两天要到联合国去领奖,我赶紧提早一天赶到陕西榆林地区的一个招待所。当天晚上,我跟她在一起住了一夜,我们面对面聊了一晚上。我觉得,她身上传递出的信息,我是要抓住并起作用的。第二天她走以后,我们几个主创被她儿子用手扶拖拉机拉到她家住了一星期。我们在那里学习挖坑、种树……这些,都有益于我的创作。

        牛玉琴的家就在沙漠里面。我们只是去一两个月拍个片子,人家可是常年生活在那里。演牛玉琴的时候,我突然间感悟到,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文化状态”。在丈夫去世之前,牛玉琴一直是跟着丈夫进山里、进沙漠去种树,她是典型的中国式贤妻良母。但当她先生去世以后,当她觉得今后要靠自己来支撑这个家、引领这个家走下去的时候,她内心的角色突然间转换了,她毅然拿出自己的一部分奖金买羊养羊,不只是种树。我就想,要在她身上传递一种“文化状态”,一种高于平时生活的状态。

        我在塑造这类优秀女性的同时,一直是有这种艺术自觉的。如果这么好的女性榜样,因为我们对她们的理解不够,或者说简单地把她们往所谓的“高大上”去推,把生动的艺术形象弄得非常干瘪、不丰满,甚至概念化,那么老百姓看过以后就不会感动,我觉得这是我们的失职。我经常说,艺术工作就像头顶一碗水在走路,一滴都不能洒。有时候觉得洒一滴没关系,下面再捡回来。其实是不行的,这儿洒掉一滴,一会儿又洒掉一滴,慢慢地你的表演就不真实了。

        现在一些电视剧为了收视率,总上演亲人之间的恶斗,动不动就扇耳光、骂人。其实在老百姓的生活中,冲突不一定能到这样的地步。可是到了电视剧里,怎么就两句话一说、耳光就扇上去了呢?这不是生活的常态。艺术作品总会对社会风气存在引领作用的。好的作品,会给观众的生活一种好的引领。如果说观众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是看到亲情剧里扭曲的情感表达方式和内容,这就是艺术作品源于生活却低于生活了。我面对这样的问题就会很焦虑,为什么要这样?生活明明就不是这个样子的?艺术作品就不能站得更高一点吗?

        (《光明日报》10.14)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