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论中国经济的未来时,有一个不可忽视的严峻课题,即水资源不足的问题。中国国土辽阔,水资源分布不均,北方地区处于慢性缺水的状态。再加上人口数量庞大等因素,中国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
为了应对水资源不足,跨地区输送水资源的工程(调水工程)是对策之一。目前规模最大的当属“南水北调”,该工程将水资源从长江流域输送至北方的黄河流域,2014年年底,该工程中线已经竣工,开始为北京地区供水。
但是即使是这样大规模的调水工程,也只能弥补全国水资源短缺的15%。虽然该工程为解决北京地区饮用水等局部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调水工程的基本目的本在于缓解全国的水资源不均衡,而在增加水资源总量方面的效果是有限的。
据笔者分析,中国今后会加强推进跨地区调水、城市水循环再利用、改善农业灌溉、节约工业用水等措施,但即便如此也无法确保20年之后所需水量的30%。所以说,此问题非同小可。
中国的水资源不足问题将会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尽管如此,目前仍未提出根本性的解决方案。水资源不足问题本身曾多次被指出,但关于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尚未做出定量预测。
截至目前,中国的经济规划(如五年规划等)中使用了水利部等制定的水资源开发的计划和推测值。而且,在五年规划的约束性指标中,只有削减工业用水量和改善农业灌溉两个指标。也就是说,经济规划是在“水资源不足问题总会解决的”这个前提下提出的。
由于全球范围的天气异常等因素的影响,水资源问题已成为关注的焦点。2016年中国即将开始“十三五”规划,必须设定比现在更多的节水和水资源循环利用相关的目标值。因为,水资源不足可能会成为实现经济“新常态”的重要瓶颈之一。
(《中国经济时报》6.12 松野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