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5年06月18日 星期四

    防止信息丢失重演

    《 文摘报 》( 2015年06月18日   06 版)

        演讲人:陈恒(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历史系教授)

        演讲题目:回首知识史:勿让信息丢失重演

        演讲地点:上海社联

        自人类出现到公元前10000年之间这段历史占人类历史时间的95%,这段时间内人类所产生的各种信息基本都消失了,我们今天对那个久远漫长时代的认知主要靠考古挖掘。文字、书写工具出现后,基本记录了人类发展的大致轮廓。

        依赖技术所保存的信息记忆,可称之为“外化的记忆”,结绳记事、泥板文书、纸草文书、羊皮纸、印刷术、微缩胶片、电子书等都是外化记忆的载体。这些载体的出现与更新,犹如机动车拓展了人类活动范围的同时也会使得人类自然活动能力萎缩一样,外化技术手段的发达,一方面,储存的信息会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方便,但同时也会导致人类记忆能力的萎缩。

        更严重的问题是依赖技术优势会存在更大的风险,记录信息的手段越发达,丢失信息的可能性也越大。一千年前甚至更早的羊皮纸上的信息可以很清晰地辨认出来,有的经过打磨再度重新书写,后人甚至也可以辨认出来底层的那些信息,但光盘或硬盘的记录经过千年后是否能再释读出来,这是很值得怀疑的。曾经流行的软盘被淘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保存信息的不安全性。我们都有电脑信息丢失所带来的烦恼,这种个体的忧虑其实也是人类的忧虑,假如全部信息丢失了,会不会让我们的后代认为我们处于他们视域中的史前社会呢?信息丢失是知识史研究者最惧怕的一种情况。

        对于人类社会来说,记录信息是一种自然的、必要的行为。信息之于社会,正如记忆之于个人,因为每个个体、每个社会都有自身的身份认同。

        (《解放日报》6.14)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