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靖宇,原名马尚德,河南省确山县人,著名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1932年赴南满领导抗日武装斗争时,改名杨靖宇。历任抗日联军总指挥、政委等职。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屡立战功。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蒙江三道崴子壮烈牺牲,时年35岁。
马继民,杨靖宇之孙。复员后在郑州铁路局物资供应总段工作;东北抗联文化暨杨靖宇精神研究会执行会长。
从书上课本上认识爷爷
记者:什么时候知道爷爷是杨靖宇的?
马继民:大概六七岁时,妈妈带着我去给爸爸扫墓,陵园旁有个纪念馆,里面有爷爷的照片,妈妈就讲起来了。后来上小学,课本上有杨靖宇的故事,老师讲着讲着就和全班同学说,这是马继民的爷爷。小学、初中,清明节去烈士陵园扫墓,几乎都会提到爷爷的故事。每次听到爷爷的名字,都会很不好意思,感觉同学们看我的眼神都不一样了。
爸爸在我出生前几个月因公去世,关于爷爷的故事,都是妈妈、姑姑讲给我的。父亲两岁时爷爷就出去打仗了,直到27岁他才知道爷爷是有名的抗日英雄,而我在很小就知道了,爷爷用一种特殊的方式陪伴着我的成长。
时代也不一样了,我们对自己的要求就是要谨言慎行。妈妈不会讲大道理,但打小时,她就说,不指望我们有太大出息,但绝对不能给爷爷抹黑,更不能拿爷爷是杨靖宇这件事出去炫耀。毕业后去南海舰队当兵时我没和任何人说过爷爷是杨靖宇。
英雄后代是种压力
记者:身为抗日英雄后代,有怎样的感受?
马继民:更多时候是种压力。比如同样的工作,我都告诉自己要更出色地完成,哪怕多做些,也不能让同事、领导挑出毛病来,做得不好,人家会说他爷爷可是抗日英雄杨靖宇,这不就给爷爷抹黑了吗?在单位和住的地方,大家都知道这件事,自然而然就给你贴上了标签,一言一行都要接受别人的监督,有时感觉很累。很多人会认为,有这样的爷爷,办什么事会不会很方便?恰好相反,我对自己有更多的约束,要尽量不去添麻烦。
以前家里有一张爷爷年轻时的照片,爷爷牺牲后,我们捐给了纪念馆。家里还有一块用红布包着的干桦树皮,那是父母从爷爷当年战斗过的地方带回来的。
传承英雄精神是一种责任
记者:爷爷参加抗日,对家庭带来的最大改变是什么?
马继民:忠孝难两全,爷爷为了革命抗日,完全舍弃了家。奶奶一个女人在战乱年代拉扯爸爸和姑姑,还要照顾太奶奶,吃了很多苦。太奶奶是1938年去世的,就爷爷这么一个儿子,后来听姑姑说,直到死,太奶奶还惦记着爷爷。
2005年爷爷百年诞辰时,靖宇县邀请我去当地宣传抗联的红色精神,我连着讲了三个月,嗓子都哑了,我想这也是作为抗日英雄后代的一种责任。
前些年总有人找我参加商业活动,我都拒绝了。爷爷能做那么伟大的事情,我却用他获利?这是给爷爷抹黑,绝不能做。
(《新京报》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