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5年04月18日 星期六

    登报求“领养”的空巢老人

    《 文摘报 》( 2015年04月18日   01 版)

        这10年,77岁的空巢老人郇崎用一个字来形容自己的感受:苦。“家里没别人,就我一个,时间长了闷得慌,只能自说自话,翻翻几本老相册。”老人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孙女,由于工作忙,难得来看看他。“来了不久就要走。”

     

        “空巢老人的日子,苦不堪言。”77岁的江苏常州老人郇崎感叹,自己每天起床,面对一个空空荡荡、没有生气的屋子,备感凄凉孤寂。

     

        郇崎说,现在他要换一种活法,为自己一生中最后的时光,增添更多温暖和亮色。经过慎重考虑,他决定通过常州晚报向社会发布“领养公告”,希望一个和和睦睦、其乐融融的家庭将自己“领”回家。作为回报,他将拿出每月6000多元的退休金和百年后的丧葬费赠予这个家庭,“总的原则和前提是:双向选择,互利共赢。” 

     

        眼看一天天衰老

     

        近日,记者来到郇崎家:戚墅堰西街一处老公房内。因为地方难找,老人下楼给记者带路。合身的大衣、锃亮的皮鞋、浓密的头发,初看起来,77岁的郇崎不过六十出头。仔细看,老人走路有点跛,背有些驼。“最近特别嗜睡,早晨起床后,又睡足了2个小时,不然真没有力气来接你。”老人很要强,费力推开铁门,把记者让进屋。 

     

        这是一处两室一厅,几乎没有装修,家具也没有几件,空空荡荡冷冷清清。郇崎告诉记者,妻子1999年去世后,保姆小云又陪了他6年,“她总归是要嫁人的,不能一直陪我,2005年端午节前,我像嫁女儿一样送走了她。从那时起,我就成了一个空巢老人。” 

     

        这10年,郇崎用一个字来形容自己的感受:苦。“家里没别人,就我一个,时间长了闷得慌,只能自说自话,翻翻几本老相册。”老人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孙女,由于工作忙,难得来看看他。“来了不久就要走。” 

     

        邻居去世无人知晓

     

        这10年,老友兼邻居任工程师的去世,让郇崎十分伤感。1988年,任工程师孤身一人搬到戚墅堰西街,和郇崎住同一幢楼。小云离开郇家后,两位孤寂的空巢老人成了知心老友。“任工很高傲,有什么事只愿意和我讲。我们两个走动其实不多,可即便在窗口打个招呼,也让我感觉不是一个人。”郇崎说,他们还约定,只要两人都活着,就都不找老伴,“2011年和2012年春节,在我们身上发生了两件事,发生在我身上的是场虚惊,而任工倒是真的离开了。” 

     

        2011年夏天,一天,郇崎突然听到,有人“砰砰”地砸门。老人吓坏了,心惊胆战地跑过去开门。门一开,他愣住了,砸门的竟是小舅子和一个开锁的。小舅子和开锁的也愣住了,小舅子说,“姐夫,你怎么没……你没事吧?”郇崎知道,小舅子原本想说,你怎么没死。“我手机坏了,他一天没打通,以为我出事了。”郇崎说。 

     

        2012年春节刚过,一天上午,郇崎突然发现,任工家来了很多警察、社区工作人员,甚至还有两名记者。他跑下楼一打听,任工出事了,过年在家中突发疾病去世,没人知道。保姆过节回来,打不通任工的电话,报警救助,才发现老人已经在家中去世。 

     

        不知不觉中,郇崎走到客厅窗口,望着对面任工家的窗子,“去世后,通过查档案,才发现他有一个养子。养子后来回来继承遗产,把房子卖了。” 

     

        儿孙没有“养老”条件

     

        郇崎的老家在山东青岛,1972年来到常州工作,1999年在戚墅堰区老龄办退休。目前,郇崎的大哥已经去世,其他兄弟都在老家。郇崎说,41岁的儿子虽然也在常州,但住的是单位宿舍,不能把他接过去同住。再加上单位离戚墅堰较远,也不能住父亲家,“他忙得自顾不暇,哪有时间天天陪我?”郇崎孙女已经出嫁,有了一个孩子,也不定期看看爷爷。在郇崎看来,儿子和孙女都不具备“居家养老”的条件。 

     

        “我没啥朋友,也不想去敬老院。”大哥去世后,郇崎一直在考虑,自己人生中最后的一段时光,应该怎样度过。想得多了,他有时就觉得自己是个包袱,十分羡慕任工,“像他一样,‘嘎吱’一下走了也好,不连累任何人。” 

     

        希望找到合适家庭

     

        “儿童福利院的孩子能被领养,空巢老人怎么就不能被‘领养’?”今年春节后,郇崎突然冒出一个大胆的念头,通过媒体向社会发布“领养公告”,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家庭把自己接回家一起住。他认为,自己人生中的最后一段时光,应该活得开心踏实一点。“在不麻烦小辈的前提下,换一种生活方式。” 

     

        如果找到一个合适的“领养家庭”,郇崎愿意拿出每月6000多元的退休金。如果戚墅堰西街房屋能租出去,房租也可以给对方。百年后,对方家庭只需把他和老伴安葬到一起,就能获得一笔不菲的丧葬补贴。如果有家庭有意愿领养自己,又没有房子,也可以住到西街做他的“终身保姆”。非但不收房租,收入和丧葬补贴也都归对方。

     

        郇崎表示,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儿子和孙女,两人都没有意见。记者联系了老人的孙女郇小姐,她表示,只要爷爷开心,她就没有意见,“如果有人家‘领养’他,我也会经常去看他。” 

     

        77岁的空巢老人郇崎“求领养”的报道,引发读者强烈反响。常州晚报热线电话整整响了一天,100多个读者打进电话,其中大部分是“争领养”的。不少有意领养者都表示,并不看重老人每月6000多元的退休金回报,只想给他一份家人般的关爱。“我们家的地方大,房间空着也是空着,多个人住住也热闹点。”“老人住在哪里?我们什么时候去接他?”“看了报道很感动,我不要他的退休金,也愿意照顾他”…… 

     

        (《新民晚报》4.14 汪磊)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