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5年04月18日 星期六

    总工程师失去“话语权”?

    《 文摘报 》( 2015年04月18日   01 版)

        在上海,像西门子这样的德企,企业掌门往往是理工科出身的工程师,技术专家在企业中拥有极大的话语权。那么在上海本地企业,总工程师的地位又如何呢?记者听到了陆总工程师的一堆吐槽,他甚至直言“如果现在让我选择,我不会选择走技术路线”。

     

        一个总工程师的“吐槽”

     

        “给你三个选择。”公司总经理看着他:“你当技术员,专业对口。但我看你文笔不错,适合在总经理办公室写写东西。你性格活跃,能说会道,倒也是团委书记的料。三个工作你自己选一个。”

     

        下个月就要退休,但1982年大学毕业踏上工作岗位的这一幕,陆总工程师还历历在目。“这有啥好选的,当然是搞技术。”他义无反顾当了技术员,一步步做到厂总工程师、厂长,又晋升到一个大型国有集团任总工程师,在专业领域颇有建树,深得同行敬重。

     

        “如果现在让我选择,我不会选择走技术路线。”陆总的语气里透露着后悔:“选择这条路径就是让自己不快活。技术创新最艰苦,最寂寞,一辈子与失败为伍。技术创新的过程,就是失败与成功的轮回,而成功是很短暂的,失败却是长久的。成功后再创新,又是一个失败走向又一个失败。”

     

        虽然甘苦自知,却心甘情愿。让他真正不快活的却是:作为技术系统的关键领头人,总工程师当家不做主,说话不响亮。

     

        曾经一言九鼎

     

        总工程师,是从前苏联引入的企业职务概念。上世纪改革开放之初,国有企业、各大生产行业大兴技术革新之风,作为各单位技术主要负责人的总工程师,担负着产品研发、技术创新、生产把关的重任。在技术上,总工程师必须具备工程系列的专业技术职称,在行政上,他(她)是整个单位或项目的工程技术负责人。

     

        上海市科委副主任马兴发介绍,上海曾经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总工程师,在上海的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等领域立下汗马功劳。

     

        上海地铁运营公司一位领导说:“总工程师是技术创新的主心骨,每逢遇到重大技术难关,只要总工程师在,我们心里就不慌,总有办法解决技术难题。”

     

        他回忆说,地铁一号线施工最紧张的阶段,总工程师刘建航连续半年住在工地,每天要分析数千个测试数据,及时调整施工参数。有一次,刘建航在数千个数据中,发现一段基坑挡墙位移速率突然增大,开始大变形。原来是地下墙中缺少了12根钢制支撑。他果断命令施工人员赶快抢险。经过连续32小时的现场拼搏,终于阻止了墙断坑塌的重大事故发生。

     

        其实,上海工业各领域都有杰出的总工程师。

     

        “我当技术员时,厂里的总工程师在全国行业都是标志性人物,由最优秀的技术专家担任,对行业技术发展趋势有把握,对核心产品的开发有建树,专业上让人心服口服,同时协调组织管理能力强,并且能说会道,内外兼修,很有人格魅力。”吐槽的陆总谈起前辈总工程师,语气里满是钦佩和骄傲。

     

        一名沪上知名国企的老专家回忆,改革开放初期,总工程师肩负对先进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的重任,是企业真正的灵魂。那时不管厂长还是党委书记,大多是技术上的“外行”,因此都对总工程师非常尊敬,技术上的事总工程师说一不二,在产品开发、发展战略等领域,总工程师也有充分的话语权。

     

        逐渐被边缘化

     

        “当年搞技术是相当骄傲的事,但后来情况变了。”

     

        老专家告知,当技术差不多都成熟了,市场进入激烈竞争阶段,大家抢山头、拼价,大型国企传统的优势不复存在。在市场竞争中,总工程师负责的技术研发,投入巨资,辛苦几年,短期还未必看得见收益。很长一段时间制造业粗放式发展、低成本竞争,因此企业中负责市场和管理的人话语权自然大,搞研发创新的边缘化。在企业过度强调销售业绩考核的今天,总工程师的地位不可避免让位于经营销售领域管理者。

     

        上海市总工程师协会数据显示,近年来协会注册总工程师数量成倍萎缩。在现今许多国有、民营企业里,总工程师的称谓已经被“技术总监”、“工程主管”等取代。

     

        在尚未完全去行政化的国企中,总工程师享受副总待遇,在管理层中排位倒数第二。开大会时主席台上一排老总,总工程师只能坐在最边上。这样的情况下,总工程师在企业决策中,难免会有所顾虑。同时他的话语权和在企业中的影响力也很难超过其他管理者。有些总工程师认为,所谓“总工程师享受副总待遇”,在提法上就带有恩赐和歧视的意味。

     

        “相比较而言,很多体制之外的外企、民企,其总工程师或是被称为技术总监、CTO等,话语权就更大一些。技术上自然是说了算的,而且在高新技术产业,创业者自身就是技术出身,兼任着技术总监一职,话语权自然就大。”马兴发说。

     

        市场竞争越是激烈,该行业企业的总工程师话语权就越大。因为竞争中的行业企业对技术更新的需求更大,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更多,需要总工程师发挥更大的作用。比如建筑设计行业,总工程师话语权普遍高,从过去到现在,这一行业也曾出现了不少一言九鼎的总工程师。

     

        自身也要找原因

     

        “相比于前辈总工程师,我们这代总工程师总体来说,在个人能力、魄力、魅力和影响力等方面,均有差距。”尽管在行业内颇有名望,但陆总却承认,总工程师说话不响亮的主要原因要从自身找。

     

        当代总工程师与前辈相比,所处的时代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在计划经济年代,企业参与的市场竞争有限,企业技术和产品的生命周期相对现在要长得多,一些总工程师研发出几项技术或产品,甚至一项新技术或新产品,就足以让企业立于不败之地,让自身在行业流芳。但现在,新技术、新产品各领风骚仅数年,无论企业还是总工程师都不能吃老本。如果总工程师后劲不足,跟不上新技术潮流,自然就会缺少甚至失去话语权。

     

        “总工的地位不是别人恩赐给予的,而是自己干出来的。”这是很多前辈总工程师的共同心声。事实上,当下不少企业也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总工程师人才。一大原因是现在的高校教育体制,学生主攻一项专业,毕业后从校门进入厂门,擅长的也只是一个领域。因此企业中偏才、专才不少,全才却不多,而选拔总工程师,需要的恰恰是涉猎广博的全才,对技术的方方面面不能说都精通,但起码要懂,能做到这一点的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一辈总工程师。

     

        “总工程师队伍的培养和选拔先天不足,”一家大型国有集团总工程师介绍,目前企业选拔人才有这样的现象:能说会道的去搞市场营销,情商高的去抓生产,组织协调能力强的去抓管理。留下搞科研的,大多是一些性格内向的人,他们习惯跟技术打交道,不善于人际关系和团队沟通交流,这样的“闷葫芦”当总工程师,等于自己放弃了话语权。

     

        (《解放日报》3.26 汪敏华 徐蒙 蒋娅娅)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