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5年04月18日 星期六

    大高玄殿沉浮记

    《 文摘报 》( 2015年04月18日   07 版)
    大高玄殿

        嘉靖二十一年(1542)冬天的一个夜晚,北京下起了大雪。嘉靖皇帝朱厚熜邀请了几位亲信道士和大臣,来到紫禁城外不远的一座道观中,祀天祈祷,语出至诚。曾任内阁首辅大学士的夏言,也获邀前往,并在事后作了一首《雪夜召诣高玄殿》。诗中写道:“炉香飘渺高玄殿,宫烛萤煌太乙坛。白首岂期天上景,朱衣仍得雪中看。”

        夏言提到的“高玄殿”,即是建于明朝嘉靖年间的大高玄殿。介于今日北海与景山之间,隔着筒子河与故宫西北角楼相望。说到大高玄殿,就不能不提嘉靖皇帝,尤其是他传奇的道教人生。

        嘉靖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在位45年。在他之前,明朝延续着朱元璋定下的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治国思想。但到了嘉靖朝,对道教情有独钟的嘉靖则把毕生精力放在了建道观、开道场上面。

        即位之初,嘉靖在紫禁城里专门养了一帮道士,天天练习道场“科仪”,寻求长生不老之法。这些活动,最初是在紫禁城御花园的钦元殿举行,但毕竟场地有限,难以施展。而且,皇宫里面整日烟熏火燎,也不太像回事,于是便有了大高玄殿的建造。

        就在大高玄殿建成的当年,嘉靖便移居至此,开始了他二十多年不上朝的历史。这一行为带来的直接结果是,包括大高玄殿在内的其他道观,在嘉靖一朝无不香火旺盛、人来人往,道士们更是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尊荣。

        嘉靖一朝不知疲倦地大兴土木,基本掏空了国库。而嘉靖本人,长期服用丹药,吸入了不少有害化学元素,以致晚年须眉脱落,“丹毒并作”而死。在他逝后没几个月,不少道观的门牌匾额、大殿材木都被拆去。好在大高玄殿还保留着嘉靖当年的“修玄御容”,子孙们不敢妄动,最终得以保全。万历时期,对大高玄殿又进行了修复,继续作为国家“斋醮祈天”的重要场所。

        至清代,为避讳康熙“玄烨”之名,“大高玄殿”多被称为“大高殿”。顺治、康熙在位时,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大高殿并没受到格外重视。以致到了雍正年间,“大高殿旗杆挂幡年久,变色糟坏”。对此,同样信奉道教的雍正下令全面整修。后在此处多次大摆道场,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相比前面几位皇帝,乾隆显然是一位信仰庞杂的主子。有资料显示,乾隆担任皇帝和太上皇的63年中,在大高殿共操办各种类型的道场63次,平均一年一回。现今大高殿的诸多建筑,有不少即是乾隆下令维修或翻建的。除此,大高殿的许多匾额也是乾隆爷亲自书写。比如,第一重门内外两面的“乾元资始”和“大德日生”,大高殿两侧的对联:“烟霭碧城,金鼎香浓通御气;霞明紫极,璇枢瑞启燦仙都”等等。

        乾嘉以后,皇帝们开始面对更为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白莲教大起义,太平天国起义,英法联军……按理说,国难当头,皇帝更需要寄托神灵,保佑顺利度过困境。但神灵需要出钱供奉,国库捉襟见肘,实在没有财力像之前那样大操大办。道光、咸丰时期对大高殿不过是抹点灰浆、糊饰顶棚,完成例行公事而已。

        光绪二十六年(1900)七月,由英、法、德等国组成的八国联军进军北京。当月下旬,法军进驻大高殿,直到次年五月撤出,前后长达十余月。在此期间,大高殿遭遇了建造以来最大的破坏。大高殿不仅门牌、匾额、石栏遭到损毁,连各个殿里的祭器也被法军打包掠走。

        清朝灭亡后,大高玄殿作为故宫的组成部分,一度归溥仪小朝廷统管。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着日本侵华和解放战争的相继展开,日军、国民党先后占用了大高玄殿。新中国成立后,大高玄殿又被作为办公场所使用,以致人们几乎已经把它忘记。

        如今,大高玄殿被重新划归故宫博物院,与古老的紫禁城再次连为一体。正在进行的维护和修缮工作,也早已不是出于“斋醮”科仪的目的,而是希望借此保留住这份文化遗迹,让人们再次走进它,了解它及其承载的那段漫长历史。

        (《北京青年报》4.14 孔勇)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